文化 申遗保护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将原址保护 建设遗址公园
华夏经纬网   2014-09-09 09:20:10   
字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个困扰文物专家们多年的争议,可以停止了。文物部门决定在栖霞区新合村,南朝萧恢萧憺墓石刻的南边,建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公园内筹建一座南朝博物馆。“目前,学者们大多数都赞成就地保护,所以,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不会把其他南朝石刻搬过来。”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正在做概念性设计方案,预计3年建成。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文/摄

  越来越多的石刻住进“玻璃房”

  在学则路地铁站不远处,萧宏石刻公园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对公众免费开放。公园里,辟邪、望柱、龟趺经过提升后,都住进了“玻璃阳光房”。

  栖霞区文化旅游局文物科科长郭勇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萧宏石刻所在的位置,还是非常平坦的农田;后来,由于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石刻被泡在了水里;为了让石刻摆脱困境,他们对石刻进行了提升,并请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周琦做了方案,把石刻进行加顶保护。事实上,加顶的房子,四面是玻璃,上下通风透气,游客可以站在玻璃外欣赏石刻。

  萧宏是梁武帝萧衍的6弟,公元502年,被封为临川靖王。过去,栖霞坊间流传:掘了萧宏坟,栖霞无穷人。“萧宏备受梁武帝宠爱,他养尊处优贪污受贿不计其数。他的陵墓石刻,也是最为宏大精美的。”专家说,南朝石刻都是为南朝时期帝王们“守陵墓”的。但众多的南朝石刻,它们镇守的主人是谁,都不是太清楚,后人们只能靠史料记载进行推测。而萧宏墓石刻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明确主人身份的。因为,神道石刻碑上有“梁临川靖王萧宏”等字样。

  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一共有19处南朝石刻,为了保护石刻,越来越多的石刻住进了“玻璃阳光房”。比如:江宁有7处南朝石刻,其中四五处都进行了加顶保护。

    面对酸雨,实施化学保护法将更加慎重

  “南朝石刻最大的敌人,是酸雨。1400多年,南朝石刻不断遭受损坏,最近50多年来更为严重,30多年前石刻上的碑文和纹路还清晰可见,现在已模糊不清甚至消失。”一位曾经对南朝石刻做过调查的专家介绍。

  专家说,南京南朝石刻中,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就是栖霞的萧景墓石刻,数量最多的是萧秀墓石刻,最为宏大精美的是萧宏墓石刻。但由于酸雨的侵蚀,萧宏墓的石刻,原本精美的纹饰已经变得模糊,碑刻上的文字,现在已经认不出来了。有的石刻出现了裂缝,有的某些部位已经残缺。

  “过去,面对石刻受损的情况,曾经采用环氧树脂等方法进行填补,但现在,我们决定弱化化学保护法。”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吴靖介绍,调查发现,多年前采用化学方法,对南朝石刻进行“医治”的手法,现在看来,不仅没啥大作用,还让石刻变“丑”了。

  “文物修缮讲究可逆性,当年,环氧树脂填补了缝隙后,现在让石刻上有了黄黄的一片,很丑,而且,裂缝又开裂了。”吴靖说,将来,南朝石刻的保护会更多偏向于物理方法,对化学方法要慎重。

    陵墓石刻遗址公园地址变了

  为了保护南朝石刻,2004年开始,南京的学者们就呼吁“救救南京南朝石刻”。但怎么救?声音分了两派,有的认为应该集中保护,这样石刻就可以避免散失、被人为破坏以及受酸雨的侵蚀等;但很多学者反对,他们认为南朝石刻是皇家帝陵的标志性建筑,它们为帝王们镇守陵墓1400多年,不可以移动它们的位置。

  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2012年,有关方面通过初步的探勘,拟在狮子冲建立南朝石刻博物馆及遗址公园。当时的规划是,要集中介绍南京的墓葬石刻,并将一些散落的文物集中起来进行保护和展示。而对于大型的墓葬、碑文石刻等国家级文物,不会集中进行展示,而是仍旧分散进行保护。

  两年过去,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的“新家”发生了变化。据郭勇透露,新家设在南朝萧恢萧憺墓石刻的南边,不仅有遗址公园,其中还有南朝博物馆。“南朝石刻都是不可移动文物,所谓不可移动文物,前提是不可移动,所以,不会把其他南朝石刻搬迁过来。”郭勇说,这个遗址公园预计3年建成,建起来后,将集中展示宋、齐、梁、陈的文化经济等,南朝博物馆也将和六朝博物馆相区别。

  对于散落在外的石刻,南京市打算在这些石刻周边,安装一些监控探头,进行实时监控。

    遗址公园石刻相对集中

  为啥要把新家设在萧恢萧憺墓石刻的南边?专家说,这块地方是栖霞乃至整个南京地区,南朝陵墓石刻相对集中的地方。据介绍,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就位于新合村,两组石刻紧紧相邻。其中,萧恢墓石刻尚存一对石辟邪;萧憺墓石刻留存较多,有两件大型石辟邪、一对小石辟邪、两件龟趺座、一通神道碑。其中神道碑被视为我国六朝书法的精品文物,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建碑亭进行保护。

  距离萧恢墓石刻、萧憺墓石刻不远处,则是位于甘家巷小学校园内的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萧秀墓石刻较为完整,呈现了南朝石刻的整体面貌。专家指出,新合村一带南朝石刻非常集中,而且地块做了很好的保护,建遗址公园相对方便,而且可以结合距新合村不远的栖霞山景区,将遗产保护和旅游项目结合在一起。

  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泾阳悟空塔年久失修 六小龄童发微博盼修复
·山西“塔坚强”获保护 预计花费100多万元
·颐和园古董园墙抢险修缮 预计2015年3月完工
·仪征千年天宁寺将异地重建 苏东坡曾在此写经沏茶
·明代三世中枢坊保存完好 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
·颐和园园墙建国后首大修 东宫门被二炮占用
·安徽绩溪仁里村网上筹集古建修复资金 已获45万
·宜昌万福垴遗址、英驻宜领事馆入选湖北省级文保
·宁波城隍庙修缮请上海支招 八成市民同意恢复原貌
·广州547处文保单位2/3未充分利用 缺乏全面规划
·扬州为保护大运河建数字监测平台 已全国推广
·云阳修复百年古梨树园 300余棵古树虫害严重
·学者建议: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建成中国的庞贝
·南京明城墙25公里本体修缮将完工 全线免费开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