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山西“塔坚强”获保护 预计花费100多万元
华夏经纬网   2014-09-04 14:47:25   
字号:

  7月23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发起人之一唐大华在其微博上发布了山西省祁县涧村一座古塔的照片,称“山西祁县涧村文峰塔,有可能是最后一眼。”在网络上,这座残缺的古塔被网友们冠以“塔坚强”的绰号,并引发热议,网友纷纷呼吁当地文物部门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如今,唐大华再次到访“塔坚强”时欣慰地发现,这座塔的保护工程已经启动,据祁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杜亚刚介绍,目前正在对“塔坚强”进行支护工程,保证古塔不会倒塌,随后才能登塔进行勘测,并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进行修缮保护工程方案的设计,才能开展修缮保护工程,预计将花费100多万人民币。

  微博爆料 “塔坚强”和盗墓现象

  唐大华长期在全国进行访古行动,发现“塔坚强”时,正是他第十九次来到山西访古。“塔坚强”位于祁县涧村一片略高的土地上。远远望去,青草地上小小一座塔。“据勘测,这座塔土基高8米,塔高5米。”祁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杜亚刚告诉记者,与网间称呼的文峰塔这个名字不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它叫做涧村塔。

  在涧村几位六七十岁老人的记忆里,文峰塔好像一直就是半悬空的样子。老人们称其为“风水塔”。根据口头传说,村民在村里原有的一座塔附近,相对应地建了这座“风水塔”,保佑村庄风调雨顺,保佑村里的读书人金榜题名。

  但建文峰塔的具体年代,涧村的老人们也不清楚。“塔身为圆形,分为五层,南侧开有塔门,北侧则嵌有‘钟天毓瑞’四字,虽然没有确切的年号记载,但根据这个风格来看,是个清代的建筑。”唐大华告诉记者,“根据祁县的文物保护目录,此塔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导致古塔越来越危险的是土山长期的自然水土流失,并非人为挖空。”

  “实际上,我当时发那个微博的目的除了呼吁保护‘塔坚强’,还希望大家关注一下周围的盗墓情况,‘塔坚强’周围古墓被盗挖严重。”唐大华告诉记者。

  据唐大华介绍,“塔坚强”周围密布盗洞,粗略数了一下,竟有四五十处之多,洛阳铲打的探孔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盗洞规格整齐,大多为方形,尺寸很大,深度一般在五六米以上,“从挖出的土方情况看有的已经数年,但更多的挖出的土还很松软,是近期的,甚至是近几天的。”

  “当地的几位老乡告诉我,这里是一片古墓,盗掘现象已有两三年,甚至开上挖掘机挖墓,有时大白天也挖。在老乡指引下,在文峰塔北边一百多米的地方找到一处被大面积挖开的古墓,土壁上还留下大量挖掘机的痕迹。”唐大华告诉记者,在盗洞周围遗留下不少人骨和打碎的陶器。

  为此,记者与祁县公安局取得联系,负责该案件的刘队长透露,这一盗墓案已经侦破,涉案墓群由东周时代晋国晚期、汉代和明清时代古墓葬组成。但由于该案还在侦办中,犯罪嫌疑人目前仍属于刑事拘留状态,且部分涉案人员还未归案,所以暂时还无法透露案情细节。

  保护修缮 山西文物太多 “塔坚强”排不上队

  幸运的是,在唐大华的微博推动下,“塔坚强”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杜亚刚介绍,7月28日,祁县文物旅游局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开始制订文峰塔支护和维修设计方案。7月31日,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做出具体临时支护方案,在对该塔进行临时支护后,设计人员将详细对此塔进行损毁勘察和修缮设计。8月1日,支护工程正式开工。

  “现在,塔的支柱支护工程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底座的支护工程,修缮设计方案通过审核后我们会马上进行施工。”杜亚刚透露,县里并非不想对文物进行保护,而是人力、财力全都跟不上,“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倾斜到级别较高的文物身上。”

  著名古建筑专家、原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山西的文物数量太多,像文峰塔这样的文物,在山西排不上‘保护’的队。”

  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全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元以前古建筑占全国现存的80%,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稳居中国第一。在2012年底举行的第五次中国文物保护工程会上,山西省文物局发布了一串惊人的数字,“若把山西省所有急需修缮的古建筑维修一遍,需140年。”

  “具体到我们县,境内入列的文物就有380处之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38处,随着时代转换,还会不断有新的文物入列。”杜亚刚告诉记者,“18年了,我们文物管理所一直就只有七八个人,这七八个人,把祁县地上看得见的、列入县级及以上的文物转上一圈,一年时间都转不完。”

  按照现行政策,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能够获得国家和省级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外,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很难获得地方资金投入,杜亚刚说:“我们平时也会争取到一些修缮资金,但有限的资金不够分的,只能先抢救情况严重的文物。”杜亚刚告诉记者,“而且,这有限的资金一般还会偏重于明清之前的早期建筑,因此像‘塔坚强’这样级别的建筑,我们实在顾不过来。不过,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解决困境

  想要尝试“民间认养”

  为了弥补人员方面的不足,祁县文物旅游局想出了一个临时办法,配备业余文物保护员。“征求乡镇村委的意见,寻找离保护单位近的、或者懂点文物价值的人员。业余文物保护员必须要热爱这方面,对文物有保护愿望。”杜亚刚介绍。

  业余文物保护员大多是乡村里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经过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主要负责附近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对局里通报信息,一般每周巡查一次。“年轻人不愿意干,因为给不了太多钱。”杜亚刚说,对于业余文物保护员,会“适当给点儿补助”,但县一级财政收入有限,也只能量力而行。

  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基层文保的资金困境呢?“我们打算发动民间力量进行文物保护,像曲沃、黟县、金华那样。”杜亚刚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2010年10月,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出台《曲沃县古建筑认领保护暂行办法》,号召民营企业家参与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来。企业家认领古建筑期间,建筑产权不变,只可做居住、游览场所或博物馆。次年6月14日,神泉村的黄帝庙、义城村的黄帝庙、西海村龙王庙3座古寺庙被4位当地企业家认领保护。由民间人士认领保护县级文物,在山西省尚属首例。截至今年6月,已有5处古建筑文物被企业家认领,据称收效不错。

  而早在2006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黟县就曾率先推出过“文物建筑保护爱心认领”活动。但其后反响平平,认领活动陷入困局。

  如此看来,“民间认养”的方式在地方试验中并非总是成功,“但这至少是个办法啊,对于那些级别不高甚至没有级别的文物,有时候甚至是救命稻草。”但杜亚刚仍表示,“但要想让这种方式常规发展起来,还需要立法,然后才能大规模推广。” 新报记者 任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颐和园古董园墙抢险修缮 预计2015年3月完工
·仪征千年天宁寺将异地重建 苏东坡曾在此写经沏茶
·明代三世中枢坊保存完好 经12次大地震21次大洪水
·颐和园园墙建国后首大修 东宫门被二炮占用
·安徽绩溪仁里村网上筹集古建修复资金 已获45万
·宜昌万福垴遗址、英驻宜领事馆入选湖北省级文保
·宁波城隍庙修缮请上海支招 八成市民同意恢复原貌
·广州547处文保单位2/3未充分利用 缺乏全面规划
·扬州为保护大运河建数字监测平台 已全国推广
·云阳修复百年古梨树园 300余棵古树虫害严重
·学者建议: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建成中国的庞贝
·南京明城墙25公里本体修缮将完工 全线免费开放
·传辽宁金牛山遗址被开采 工作人员:是加固修缮工程
·寿皇殿古建修缮后将着手布置展览 2016年开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