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史事留痕
孔子何故说出“是可忍孰不可忍”
华夏经纬网   2020-12-22 15:54:44   
字号:

    ■杨博

  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王权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逐渐衰弱,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现象。当时,礼乐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维系贵族社会的运转,只是原来天子才能用的规制被诸侯拿来用了,大夫也跟风用了诸侯才能用的器物。严格来说,这种情况是僭越。

  晋楚长期争霸,各国不堪其扰

  春秋时期,大部分时间内有“两霸”——北方的晋国与南方的楚国。为争夺中间小国的控制权,晋楚两国在中原地区形成了长期拉锯的局面。

  公元前638年,郑国成为楚国的附属国。宋国因此伐郑,楚国遂派来救兵,两军在泓水相遇。当时,宋国军队已经在泓水边列阵,楚国军队还没有来得及渡河。但宋襄公仁义,等到楚军过河后才开战,最终战争以宋国失败告终,宋襄公身负重伤,不久病亡。

  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2年。对于这场战争,楚国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楚成王不想打,令尹成得臣坚决要打,所以楚成王没有将主力交给成得臣,导致楚国军力实际弱于晋国军队。最终,晋文公获胜,一举奠定了霸业。

  因长期的争霸战争,中原小国不堪其扰,晋楚两国也被拖得精疲力竭。于是,老牌诸侯国宋国出来调和。公元前589年和公元前546年,宋国两次邀请各国君主进行和谈,史称“弭兵之会”。

  政事由私家决定,百姓无所依从

  随着天子威权下移以及各国僭越争霸,诸侯的权威也在慢慢消解。

  《左传》中记载了晏婴、叔向论季世的故事,季世是末世的意思。我们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但这次的事情发生在晏子出使晋国的时候。

  史书记载,齐国曾将少姜嫁到晋国。少姜去世,齐国为了继续婚姻关系,就派晏婴来晋国再度求婚。订婚之后,晏婴接受晋国的宴宾之礼。叔向陪他一起参加宴饮,并交谈起来。

  叔向问:“齐国怎么样了?”晏婴回答:“现在是末代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齐国恐怕是陈氏的了。”叔向说:“是的。就是我们晋国的公室,现在也到了末世。兵车没有战马和人驾驭,国卿不率军队;国君的战车左右没有好人才,步兵队伍没有好长官。栾、郤、胥、原、狐、续、庆、伯这八个大家族的后人已经沦为低贱的吏役。政事由私家决定,百姓无所依从。”

  晏子问:“您打算怎么办?”叔向说:“我听说,公室快要衰微时,它的宗族就像树的枝叶一样首先落下来,公室跟着就衰亡了。我的一宗有十一族,只有羊舌氏一支还在。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能够得到善终就是万幸,难道还会指望得到后代的祭祀吗?”

  透过晏婴和叔向的这番对话,可以看到齐晋两国的国君、公族和原有的大贵族均已呈现明显的衰颓之势。对比之下,齐国的陈氏以及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则欣欣向荣。

  齐国的陈氏就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君主,也就是田氏。田和陈实际上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齐国、晋国的大权逐渐被这些新兴的卿大夫宗族掌握,所以后来就发生了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的重大事件。

  其他的中小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形。郑国有“七穆”,鲁国的国政则长期被“三桓”(即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人)操控。

  国君的权力大大衰弱,政令被原本的家臣、卿大夫家族把持。当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政出家门”。这些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家臣是僭越的主力。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本是孔子对“三桓”之一季孙氏在家庙中使用八佾的批评。八佾是周代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就是六十四人。跟周天子用九鼎一致,周代礼制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因此,鲁昭公最多可用六佾,可季孙氏故意打破礼制,设置了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故孔子感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孙氏僭越周天子礼制的严重性在于,不仅周天子,就连国君也已丧失了控制卿大夫、家臣的实力,礼崩乐坏难以避免。之后,中国历史就进入战国时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彭德怀警卫员丁朝忠:敌机在哪不重要 彭老总必须在安全区域
·晚清重修圆明园之争
·钱钟书在台湾一次鲜为人知的演讲
·抗战时期,为何数万知识分子奔赴延安?
·戏台上的“前浪”与“后浪”
·沉默的军团:秦始皇帝陵之谜 遗产如何守护
·伍连德:我的大半生,属于古老的中国
·记一位志愿军老兵:中国安全驾驶汽车时间最长的人之一
·志愿军入朝作战是如何对外公开报道的
·沧桑六百年:从紫禁城到故宫
·百年京张风雨路
·乾隆考“眼镜” 第一名是怎么回答的?
·《奇袭白虎团》:炮火中诞生的红色经典
·新中国第一店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