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史事留痕
新中国第一店
华夏经纬网   2020-10-16 10:02:22   
字号:

  习惯了看直播逛淘宝的今天,你还能回忆起当年去百货商店抢购的感觉吗?更年轻的一代,恐怕连“国营商店”几个字都很陌生。从凭票购买日用品,到数不清的中外大牌挑花眼;从顾客排队抢购,到商家直播带货,从中国商业的一个缩影,到游客打卡的旅游目的地,60多年过去了,几次转型重生,花甲之年的“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更像是一张北京记忆的名片,伫立在王府井街头,见证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买买买”,而一代代中国人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迸发出的消费热情,仍然是人们对于百货大楼不变的记忆。

  在北京著名的王府井步行街,每天都有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在这儿逛街购物。很多人都知道“燕京八景”,但是你听说过“燕京第九景”吗?它曾经就在这座北京市百货大楼里。

  在北京商圈,北京市百货大楼的江湖地位无法取代。这个装满了北京人记忆的百货大楼,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投资建设、自主经营的第一座大型国营百货商店,号称“新中国第一店”。

  1955年国庆节前,百货大楼的开业轰动全国。当天商场9个大门同时打开,人们潮水一般冲进去。据说,当晚关门的时候,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

  卖糖果的张秉贵师傅是销售明星。他工作的糖果柜台,就是当时被百姓称道的“燕京第九景”。只见他一把抓起糖果,准确放入袋内,斤两分毫不差,价钱脱口而出。眨眼工夫,捆得结实漂亮的糖果就交到了顾客手里。因为排队的人太多,张秉贵总嫌自己不够快,业余时间就拿小石块找手感,记住上百种糖果的价格,苦练心算本领。就凭“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儿,张秉贵把当时的销售服务做到了极致,接待一位顾客只要一分钟。为了看张师傅的手艺,慕名前来“追星”的顾客把柜台玻璃都挤碎过。

  小小的糖果柜台张秉贵坚守了30多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为了纪念张秉贵,在门口竖起了他的半身铜像。他是“新中国第一店”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人。

  百货大楼开门营业的同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粮票,从此票证时代陪伴了老百姓近40年。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比钱还金贵。上世纪80年代,想去百货大楼买台电视机,头天晚上就得去排队领票,去晚了就抢不到。就连毛线、床单、皮鞋、毛涤料子,来了新货都会引起轰动,百货大楼有些柜台常年装着铁围栏。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句老话说,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大型商超遍布京城,人们的购买力开始摆脱各种票证的束缚。这边,国际一线品牌高端大气上档次;那边,针头线脑温暖亲民。传统和现代混搭,让这个“新中国第一店”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

  张秉贵可能想象不到,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有人直播带货,像他那样把卖货变成了一景,人们也不再需要大老远赶到百货大楼排队,只为了给孩子带一份糖果。在手机上点击几下,哪怕远在万里之外的货物也能送到家门口。

  195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77亿元。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41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至10万亿元。进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世界”的新时代,花甲之年的百货大楼更像是一张北京记忆的名片。穿越时光的“买买买”,那是一代代老百姓盼着过上美好生活的心气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罗春生:英勇善战 风范永存
·一把普通的军号,为何被军博列为馆藏一级文物?
·坎坷终不损斯文——先秦石鼓传奇
·遥看王朝背影:繁华,并未雨打风吹尽
·音乐真的能惊天地泣鬼神?
·大雨 断碑 爱情——明代崇真宫龙纹碑的故事
·【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孙占元:英雄浩气贯长虹
·国家一级文物《胜利之夜》 背后的故事
·真实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只有四百人
·比《八佰》更惨烈的,是这段真实历史……
·雍正父子“发明”的机械风扇
·淞沪之战中真假王赓“投敌”事件
·老北京警察“跨界”管卫生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