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史事留痕
遥看王朝背影:繁华,并未雨打风吹尽
华夏经纬网   2020-09-15 15:39:26   
字号:

    新华社郑州9月15日电 题:遥看王朝背影:繁华,并未雨打风吹尽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如果不是指示牌上“宋陵”两个字,初次来访的人们很难相信,河南巩义这片寻常农田,就是北宋皇室成员长眠之所。

  散落在田间的坟冢长满荒草,庄稼湮没了庄严肃穆的神道。放眼望去,是劳作的农人、嬉戏的孩子、往来穿梭的车辆……只有整齐排列的高大石像生,在苍凉的天地间诉说着一个王朝曾经的繁华旧梦。

  陵区在邙山脚下。俗谚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山作为黄河与支流洛河交汇处的分水岭,水低土厚,自古以来被视为风水宝地。从东周时期起,史上几十位帝王选择魂归此处,形成规模庞大的邙山陵墓群。

  巩义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席彦召说,北宋皇陵的选址与其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迁都夙愿有关。由于开封四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于是,赵匡胤动了迁都洛阳的念头,但却遭到群臣反对,其弟赵光义称:“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赵匡胤并未放弃迁都想法,先将陵墓选在了离洛阳更近的巩义,以便迁都后祭扫。

  除了被金兵俘虏去的徽、钦二帝,北宋其余7个皇帝和赵匡胤的父亲都葬在这里,号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以及寇准、包拯、赵普等功臣名将,这片北宋皇陵区集中了上千座陵墓。

  荒凉破败的宋陵,勾起拜谒者对那个远去时代的追忆:《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繁华,《西园雅集》中的文人雅趣,宋词的浅斟低唱,茶事的登峰造极,五大名窑的美美与共……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两宋文明到达的高度为后世倾慕、向往。

  的确,宋朝的经济十分繁荣。翻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像走进了北宋都城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其寄托自己对故土风物思念之情的笔记,成了后世一窥宋朝经济繁荣的镜子,书中记述了300多种美食,通宵不绝的夜市,“不以风雨寒暑”“日日如是”的勾栏瓦肆表演……

  废除坊市分割,取消宵禁,都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勃兴……一些国际汉学家研究认为,宋朝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社会;在世俗文化兴盛的同时,文人雅士的修养和美学趣味达到了新的高度,今天人们所追求的艺术精神,很多可以从那里找到源头。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风靡一时的宋人四闲雅事,皆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提炼。这种注重仪式感和自我满足的生活美学,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人们怀恋和效法。

  今日的开封文化客厅,就是一个展示和传承故都传统文化记忆的地方,其点茶表演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作为宋朝的主要饮茶方式,点茶充满仪式感和观赏性,先将研磨好的茶末用少量开水调匀成茶膏,然后一边加水一边用茶匙击拂,直到盏面产生白沫。这时,宋代诗词中大量提到的“分茶”技艺出现了:用茶匙拨弄,使茶汤表面幻化出文字或花鸟虫鱼的图案……

  这种表演,在注重审美享受的宋代备受推崇,陆游诗云“晴窗细乳戏分茶”。今天,茶艺师单单分出一个“茶”字,就引来满堂喝彩。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音乐真的能惊天地泣鬼神?
·大雨 断碑 爱情——明代崇真宫龙纹碑的故事
·【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孙占元:英雄浩气贯长虹
·国家一级文物《胜利之夜》 背后的故事
·真实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只有四百人
·比《八佰》更惨烈的,是这段真实历史……
·雍正父子“发明”的机械风扇
·淞沪之战中真假王赓“投敌”事件
·老北京警察“跨界”管卫生
·《白求恩大夫》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视频里的清末北京城
·赵一曼绝笔信: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老北京怎么过三伏?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八一建军节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