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史事留痕
比《八佰》更惨烈的,是这段真实历史……
华夏经纬网   2020-08-27 15:21:21   
字号:

  比《八佰》更惨烈的,是这段真实历史……

  “待我成尘时,

  你将见我的微笑”

  近日,电影《八佰》全国公映

  “八百壮士昼夜血战守四行”的故事

  令数万观众泪目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八佰》预告片截图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这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第一次大型会战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

  10月26日,第88师262旅524团

  副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

  率兵留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

  掩护大部队撤离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八佰》预告片截图  

    “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今天,通过这“八句话”

  追忆那段抵御外辱的峥嵘岁月

  致敬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

  挺身而出的“壮士”

  01

  “这不是四行仓库

  这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

  苏州河北岸

  一栋钢筋水泥建筑就是四行仓库

  它是当时上海四大银行

  设立的营业所仓库

  谢晋元接到留守四行仓库的命令后

  会同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

  边打边撤,向仓库集中

  此时谢晋元的部下

  已是第五批的补充力量

  他们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

  只有十七八岁,毫无作战经验

  于是,谢晋元把大家召集起来

  问战士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士兵有的回答“四行仓库”

  还有人说是88师的司令部

  谢晋元说:“这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

  “我们每个人,只要还有一人活着,

  这个仓库就不能让敌人占领。

  这是我们最后的阵地,是我们的坟墓!”

  02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1937年10月27日清晨开始

  日军沿着苏州河一边纵火一边搜索前进

  下午2点

  日军大部队进入中国守军的射程内

  谢晋元一声令下

  枪炮齐发,当场击毙80多名日军

  从此,大楼内的四百余战士和日军

  展开了四个昼夜的殊死搏斗

  日军偷偷潜至仓库墙下

  企图用炸药炸毁铁门和墙壁

  在这紧急关头

  士兵陈树生身捆数枚手榴弹

  从高处纵身跃下,拉响导火索

  与敌人同归于尽

  牺牲时他只有21岁

  在给老母亲的遗书中

  陈树生写道:“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03

  “四行仓库守军有多少人?”

  “800人”

  “四行孤军浴血奋战”

  多家报纸以号外的形式纷纷报道

  一名外国记者

  通过英租界递进来一张纸条

  “四行仓库守军有多少人?”

  当时谢晋元手下只有400多人

  但为自壮声势,谢晋元答复“800人”

  他们英勇战斗的故事

  传遍上海,传遍中国

  由于四行仓库背靠租界

  此后便出现了“战争奇观”

  英美记者在咖啡馆里看着战争、写报道

  租界里的中国百姓不顾流弹横飞

  见中国军队消灭敌人就欢呼叫好

  见敌军偷袭便大声喊叫

  用大黑板写字画图,提醒战士们预防

点击进入下一页

  04  “兄弟们,我们要与国旗共存亡”

  在激战的四天里

  数万名群众汇集在岸边观看

  壮士们的英勇不屈的精神鼓舞着他们

  来自苏州河南岸的慰问品和慰问信

  被一次次悄悄送进仓库

  战地服务队的童子军杨惠敏

  冒着生命危险

  将一面国旗交到谢晋元手中

  谢晋元命令士兵

  将国旗竖在楼顶平台上

  在租界观战的民众欢声雷动

  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

  “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

  誓死不投降,狠狠消灭敌人!”

  05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

  战斗间隙,谢晋元命令

  战士给家人写封简短的遗书

  介绍这次战斗的情况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

  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

  “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侮辱”

  ……

  据统计

  这样的遗书在四行仓库共留下298封

  它们中有写给父母的、有写给妻儿的

  字字血泪,饱含忠勇

  06

  “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4天时间

  谢晋元率部在这块弹丸之地

  击退敌军数十次进攻,毙敌200多人

  自己仅阵亡9人,伤20余人

  最后,久攻不下的日军

  向租界当局施压

  驻守在对岸租界的英军

  多次劝说谢晋元卸下武装、退入租界

  承诺保证部队将士们的人身安全

  谢晋元坚决拒绝

  “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

  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

  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07

  “谢晋元死守闸北目的已达,

  令其为荣誉之撤退”

  1937年10月30日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为主帅者,

  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

  令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

  任务与目的已达,

  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

  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得知部队要撤退时

  谢晋元和战士们十分难过

  他们发过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但军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

  谢晋元率部撤退进入英租界

  所到之处,“八百壮士”被视作英雄

  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08

  “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

  按照约定

  部队本应经过租界马上回到中国前线

  但租界当局受日本人威胁

  没有履行约定

  而是对谢晋元部队进行缴械

  最终“八百壮士”被软禁于孤军营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40年3月

  “汉奸”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

  派员用“高官”诱降谢晋元

  但被谢晋元当面斥责

  “尔等行为,良心尽丧,认贼作父。

  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

  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

  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

  1941年4月24日凌晨5点

  谢晋元被敌人收买的叛徒杀害

  谢晋元遇害后,各界民众极为悲愤

  在殡殓仪式上

  前往悼念的市民陆续达到30余万人

  1938年10月12日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

  称赞“八百壮士”是

  “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

  国难当头

  他们挺身而出,向死而行

  每一个血染的名字

  每一个燃烧的忠魂

  汇聚成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雍正父子“发明”的机械风扇
·淞沪之战中真假王赓“投敌”事件
·老北京警察“跨界”管卫生
·《白求恩大夫》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视频里的清末北京城
·赵一曼绝笔信: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老北京怎么过三伏?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八一建军节
·《黄河大合唱》诞生记
·回望开国将军的真实与传奇
·寻访香港街名背后的先辈故事
·日寇的心理阴影:人人都是八路军
·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清平乐》里的福康公主,最后真的失忆了吗?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