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台湾
疫情笼罩,台湾迎来“史上最冷清”端午节
华夏经纬网   2021-06-18 10:45:52   
字号:

  新华社台北6月12日电(记者姜婷婷、吴济海)又是一年端午至。在这个颇受台湾人重视的传统佳节里,往年街头巷尾都是一派热闹景象:亲朋欢聚,品粽子、赏龙舟、拜神明,小朋友乐此不疲地玩“立蛋”游戏,妇人们忙着取“午时水”驱邪避瘟……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居高不下,令台湾今年的端午节格外冷清,不仅各式各样的活动被迫取消,民众还要面对团聚无望、菜价飙升等生活不便,舆论直呼这是“史上最冷清”端午节。

  12日是端午连假第一天。原本熙来攘往的台北车站旅客稀少。零星旅客也是一副武装到牙齿的模样——除了口罩,不少人还戴上护目镜、手套和面罩,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

  周先生说,他原打算利用端午连假回南部家乡探望祖父母,但考虑到疫情仍然严峻,出行会增加感染概率,甚至传染给家人,不得不作罢。“虽然通过视讯也可以看到家人,但毕竟不如亲身陪伴在他们身边,感觉要差很多。”

  5月中旬以来,台湾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升温,确诊人数以及死亡个案骤升。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5月19日将全台防疫警戒提升至三级,并于5月25日和6月7日两次延长三级警戒管制期,至6月28日结束。

  为防范疫情传播,指挥中心日前呼吁民众端午假期暂缓返乡、减少流动,并要求大众运输搭载率须控制在两成以下。台铁、高铁、城际客运随之出现退票潮。

  不仅大众运输业一片萧条,依靠内需的零售业、餐饮业也是哀鸿遍野。在台北,各个商圈人流骤降,不少店家缩短营业时间,有的只能歇业以降低成本。

  信义区一家主营火锅的老板表示,每月成本约20万元(新台币,下同)。5月中旬以来,他和店员每日送外餐近百单,十分辛苦,才勉强维持店面收入。

  “去年端午假期,餐厅生意非常好,几乎满座。如今只能外带,营收大跳水,不知还能撑到几时。”松山区一家餐厅的老板说。

  伴随疫情升温,菜价也一路飙升。有民众向媒体反映,在某传统市场看到每条丝瓜价格从25元蹿升至80元。据了解,近期由于中南部连日大雨,不少蔬菜瓜果受损严重,影响供应,加上端午假期采买需求旺盛,导致价格走高。

  在台北某家超市,两颗彩椒标价98元,市民吴女士犹豫片刻后,没有放进购物篮。“现在许多人在家防疫,收入减少,而菜价又节节升高,荷包一再缩水,心情真是郁闷。”吴女士说。

  曾被寄予厚望的网上买菜也是状况不断。由于近期物流负荷大,农产品保鲜期短,有时民众收到的蔬菜已不新鲜,甚至烂掉。有网友说,朋友5月19日寄出冷藏食物,但持续多日包裹都显示在“宅配中”。待她最终收到货品,却发现粽子已经发霉长毛,萝卜糕也已变色坏掉,价值几千元的食物整箱报废。

  在基隆河畔的台北大佳河滨公园,市民陈女士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骑脚踏车。她说,去年这里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还历历在目,如今大家都宅在家中不敢出门,反差真的很大。动物园、博物馆、游乐园都关了,只能带儿子来河边人少的地方透透气。

  “这大概是最没有气氛的端午节。只盼早日有疫苗可供施打,让大家的生活重回正轨。”陈女士说。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2021澳门国际龙舟赛”鸣金收兵
·香港和澳门举行龙舟赛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 两岸屈氏后裔互祝安康
·5日18时52分“芒种”:仲夏来临,麦收在即
·福建清流举行端午龙舟竞渡“迎龙”仪式
·浙江上虞举行曹娥祭祀大典 “洋主播”对话传统传递中国声音
·2021年新疆精河县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
·节气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5月21日3时37分“小满”:麦穗初齐,桑叶正肥
·福建宁德乡村举办“青蛤节”:延续千年,闽剧三天三夜贺节
·节气立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妈祖故里”湄洲岛的两岸青年身影
·两岸妈祖宫庙“云端”共庆妈祖诞辰
·福建渔女赴“妈祖故里”湄洲岛“花”样朝圣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