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台湾
台中探访两岸春节民俗庙会
华夏经纬网   2017-02-04 14:24:44   
字号:

  中新社台中1月31日电 题:台中探访两岸春节民俗庙会

  中新社记者 陈林 陈小愿

  民俗工艺展示上的精雕细刻、民俗文化展演的精彩纷呈、民间美食展销中的精心制作……以“乐山乐水·乐享河北”为主题的第七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正在台中进行。

  民俗工艺展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展馆内,河北省级非遗石影雕传承人方士英,正用钢锥一点点敲击着花岗岩,在黑色石板上通过灰白、疏密变化进行创作,让围观的人惊叹不已。

  重约一千克的钢锥,在她手里运用灵活,通过手腕力度大小可随意在黑色岩石上转化黑、白、灰三色。经过千万次不同力度、不同方位的手工敲凿,石材表面的一个个小圆点串连成线出面,呈现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头像。

  休息间隙,她主动为参观者讲起制作技法,希望能通过交流把传统技艺推广。

  相邻的蛋雕艺师蒲德荣,正用阴刻、阳刻、套雕、镂空等技艺,在动物蛋壳上小心翼翼地把雕刻与绘画融为一体。

  已加印一次名片的他,一边递名片一边推介作品:鸡蛋壳一面是雄鸡,一面是“吉”字,“希望大家鸡年大吉。”

  旁边,定州缂丝、保定古城香道等展位处和宁晋工笔画等美术展区,也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

  民俗文化展演:精挑细选精彩纷呈

  民俗工艺展区不远处,沧州落子、井陉拉花、昌黎地秧歌等具有浓郁河北风情的民间文艺一一登台。整场演出节目精彩纷呈,不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负责舞蹈演出的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主任金暄说,河北民间舞蹈约有150多种,这次精心挑选的几种舞蹈具有分布广、流传久等特点,如沧州落子的酸美魅、昌黎地秧歌的丑和㧟、井陉拉花肩部的动作丰富,都是河北舞蹈经典代表,也是非遗项目。此次来台由学校专业的舞蹈老师和学生表演。

  第二次来台的金暄告诉记者,上次是同台湾专业艺术院校进行交流,这次是面向大众展演,从每一次热情的掌声中都能感觉到“他们真的是很喜欢”。

  相对舞蹈的热情奔放、吴桥杂技的惊险刺激,郭燕清的古彩戏法让人称赞,王志忠的滑稽表演也受到了孩子们追捧。普通气球在王志忠的手中犹似魔术品,时而编成猴子上树、时而又变成了奔跑鸵鸟,一个个卡通造型憨态可爱,成为小朋友最爱。

  民间美食展销:精心制作精美呈现

  现漏粉条、直隶春饼、坝上莜画鱼、牛肉罩饼……这边节目正好看,那边的美食早已飘香。人流密集的美食展区,一道道现场制作的河北美食吸引了众多民众品尝。

  滚烫的开水锅上,厨师井永辉有条不紊地把刚刚和好的红薯面放到漏瓢中。他依靠腕力左手端瓢,右手通过把握砸漏瓢的力度大小,瞬时把粉条漏入锅中。

  为展现这种如今在河北农村也渐少的传统美食,在当地一家酒店担任行政总厨的他,特意入村学习20多天,“希望能展现最特色、原生态的美味”。

  上午吆喝一个多小时,做牛肉罩饼的宋师傅已卖出120碗,一旁的酱肉火烧同样火爆。从事厨艺多年的他说,台湾很多美食小吃很有名气,希望展销之余抽时间去交流一下。制作“金毛狮子鱼”的厨师武红伟说,大陆厨师用台湾鱼制作这道美食,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庙会包括河北民俗文化展演、民俗工艺展示、民间菜特色美食品尝、美术作品联展、旅游摄影图片展等五项,展示了河北的民俗文化魅力和风韵。(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台湾写真:感受春节台湾红包文化
·台湾除夕:贴春联有讲究、拜拜不忘环保
·台湾年轻人眼中的春节:团圆是最重要的意涵
·两岸合做大“米龟” 携手祈福“呷平安”
·香港彩灯展喜庆气氛浓 凤凰彩灯寓意鸡年(图)
·油、面、糖:自制春节零食里的怀旧“年味儿”
·香港红包习俗面面观:20元最常见、已婚要给未婚发
·香港传统习俗:新年开工派“利是”讨好彩
·香港农历新年烟花汇演点亮维港 逾28.6万人观赏
·世界在香港欢聚:初一花车巡游迎新春
·香港官员为香港点灯祈福 祝愿香港“平安大吉”
·香港市民赴大埔林村许愿树祈福:愿社会和谐稳定
·香港市民团年饭多“自煮” 辞猴迎鸡讲意头
·香港新旧年宵大不同 传统风貌国际范儿汇聚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