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港澳
特写:香港关帝诞香火鼎盛
华夏经纬网   2021-08-03 09:12:50   
字号:

  中新社香港8月2日电 题:香港关帝诞香火鼎盛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8月2日,农历6月24日关帝诞,是日天公作美,早晨9时正,位于香港元朗的关公文化公园内彩旗飘扬,精致的传统花牌写有“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花牌前则竖立着高逾6米的关公铜像。主祭人盛装垂手立于像前,第五届香港关公节拜神仪式准备就绪。

  香港崇奉关帝之风,关帝庙遍布全港各区,甚至店铺、社区组织等都会设坛供奉关公,每逢关帝诞多个社区团体更会举办隆重的贺诞活动。

  焚香烟雾缭绕中,铜像中的关公身披铠甲,一手捋着胡须,拧紧眉头深情肃穆。主祭人率逾百名善信鞠躬三拜关公,再上香、敬茶,每一步骤均马虎不得。

  主祭人之一、元朗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前主席梁福元告诉记者,公园中的关公像高逾6米,这一目前全港最高的关公铜像,是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贺礼,专程从山西运抵香港,如今已成香港的一大地标。梁福元说,香港经历过疫情,正需要借关帝诞传递正能量,发挥关公精神,“做好事、做好人、读好书,服务国家,爱国爱港。”

  香港山西商会副会长、香港关公文化研究会主席吴腾透露,香港拜关公的善信颇多,而拜关公的庙宇估计达40多间。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4周年,也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选举制度得以完善,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因此,在吴腾看来,在这一时期举办关公节、庆祝关帝诞对香港有现实意义——“发挥勇的精神,对危害香港治安的事情说不。”

  香港警察队员佐级协会前主席、退休警员陈祖光亦出现在活动志愿者团队中,他坦言参与活动是为传扬关公形象所代表的忠勇仁义传统精神和文化习俗。

  在港产电影中,人们常看到一些警署供奉关公,可谓香港警队的独特文化。陈祖光解释,这并非迷信,而是警队对关公精神的传承,将关公视作行为典范,“能做警察的人,都有一颗正义之心、忠义之心”,陈祖光相信,这当中的忠勇仁义精神与警队座右铭“忠诚勇毅”一脉相承,有其共通之处。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麦美娟、容海恩均作为嘉宾出席活动,并参拜关公。其后,麦美娟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这类活动具备独特意义,一方面可为经历“黑暴”和疫情后陷入低迷的香港添加正能量,另一方面又可生动地向市民呈现中国历史,令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国家级“非遗”青海热贡“六月会”举行 民众祈愿风调雨顺
·西藏那曲班戈县第七届纳木措文化旅游民俗风情赛马艺术节开幕
·2021年松潘黄龙民俗文化活动暨旅游推介会开幕
·正值“中伏” !大暑至 夏正浓
·新疆各地民众欢度古尔邦节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 再现“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
·广西巴马祭祀瑶族始祖“密洛陀”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安徽百位新人着中式礼服展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庆祝传统节日“分龙节”
·两岸线上线下致祭伏羲 冀更多人探秘“根文化”
·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太原大关帝庙推出民俗“文化大餐” 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苏州两岸婚姻家庭划旱地龙舟迎端午佳节
·疫情下的台湾端午 民众在家过节:盼早日恢复正常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