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港澳
香港新旧年宵大不同 传统风貌国际范儿汇聚
华夏经纬网   2017-02-04 14:09:10   
字号:

  中新社香港1月27日电 题:香港新旧年宵大不同 传统风貌国际范儿汇聚

  中新社记者赵燕怡

  “这是在香港感受中国农历新年氛围最好的去处,所以特地带家人到此一游”,一位来自伦敦的游客挤出熙攘的人群,手里拿着印有鸡图案的风车,心满意足。他口中的新春好去处,便是拥有40年历史的香港维多利亚公园“花市”(下称维园花市)。

  在香港,年宵市场又可称为“花市”,是由食物环境卫生署举办,从每年的农历12月24或25日经营至正月初一清晨6时结束的户外市场。全港大大小小的“花市”中,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多的,便是位于铜锣湾、接近500个摊档的维园花市。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1月21日,香港维园年宵花市上,商家在摊位忙于布置为22日开市做准备。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一入维园门口,香喷喷的美食味道便扑面而来。门前的大型熟食档中,鱼蛋、烧卖、鸡蛋仔等香港特色小吃让人眼花缭乱。熟食档后的花档中,来去匆匆的人们捧着各自钟意的年花,除了粉红色的桃花、金黄色的富贵柑,还有散发阵阵清香的水仙与象征大富大贵的兰花……。

  踏入鸡年,维园花市场内卖干货的摊档大都以“鸡”作主题。摊主售卖卡通版的小鸡玩偶、绵枕、布袋、挥春或风车等,许多创意取自谐音,如“日理万鸡”、“鸡大欢喜”、“鸡不可失”等,令人不禁会心微笑。

  “纸包鸡”摊档的店主称,他们是被香港卡通麦兜的故事所启发,把摊档布置成烧味店,卖着巨型鸡腿抱枕、圆滚滚的黄色小鸡毛公仔等。“我们数个朋友合资玩玩,就是求开心而已,能赚回点车马费已经满足了!”

  相比于拥有40年历史的维园传统花市,中西文化碰撞的中环则首次在摩天轮下开启海滨年宵市场。从天桥望下,可见摩天轮前数十个白色帐篷依次排开,甚有欧美市场的味道。门前的两排人造白色矮树上挂着小红球,花市中透着圣诞的味道。

  首个“中环年宵2.0(MartinHongKong)”在24日早上11时开幕,场内约80个摊档,包括餐饮美食、潮流产品、干货及游戏区。它以从“新”出发为主题,望打破固有年宵的形式,带给市民与游客全新的年宵概念。

  主办方介绍,一连4天的年宵,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乐队到场表演,包括本地著名乐队。

  对于“吃货们”来说,中环年宵最特别的是,场内摊档不只来自香港,而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这里既有香港人耳熟能详的“18座狗仔粉”与“肥姐小食店”,卖着本土特色小食如“狗仔粉”、“火鸭翅”及“生肠”、“猪心”等港式卤味,也有来自日本的食鸟协会,以比日本和牛更珍贵的名古屋鸡肉作卖点,做成烧卖、串烧与炸鸡等。此外,场内更设有酒吧专区,售卖香港、新加坡、德国啤酒与法国白酒等。

点击进入下一页

    1月24日,农历新年临近,香港洋溢着喜庆气氛,市民开始选购年货,湾仔一街市年味十足,贺年吉祥物琳琅满目。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日本食鸟协会主席MINORUSATO表示,他们是首次在年宵内设熟食档。他认为,中环年宵既能吸引香港市民,更会有游客参与,希望可藉此提高他们在香港及海外的知名度。

  另一个比较吸睛的摊位“美乐士多”,以香港上世纪80年代的杂货店形式,在档内设了零食区、熟食区与游戏区三个区域。负责人李先生说:“80年代的香港‘士多’(英文store译音,商店)很流行抽奖,所以我们在这里亦设有抽奖环节,只需10港币便可玩一次!我们更卖着当时很流行的‘绿宝’汽水及香港传统美食如花生糖、龙须糖等。”

  李先生称,自己是首次在年宵设档,也不太知道会有多少利润,但很希望可以透过活动把香港‘士多’文化传承下来,让市民与游客看到香港特色!”(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守岁、利是、团年饭:澳门年俗暖意浓
·红酒、鱼蛋、姜葱糖——新春里的香港味道
·贵州黎平:苗寨立春“赶坪子”(图)
·贵州丹寨的苗舞笙歌(图)
·“咬春”迎立春(图)
·杨柳青年画里的中国年(图)
·古都庙会看民俗(图)
·广西龙胜:侗寨民俗“闹春”(图)
·呼和浩特文化庙会闹新春(图)
·广西钦州:千年大鼓闹新春(图)
·民俗迎立春(组图)
·广西三江:“坡会”闹立春(图)
·“立春”节气争“咬春” 京城春饼店生意火爆
·2月3日立春“百年一遇” 丁酉鸡年是闰年长达384天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