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港澳
守岁、利是、团年饭:澳门年俗暖意浓
华夏经纬网   2017-02-04 14:08:38   
字号:

  新华社澳门1月25日电(记者刘畅)“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首喜气洋洋的《恭喜恭喜》唱遍了澳门的大街小巷。

  “恭喜,恭喜”已成为时下澳门人见面时情意暖暖的开场白。不过作为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小城,澳门的春节习俗可远远不止于此。近来,特区政府旅游局通过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介绍了一连串关于澳门年俗的关键词,以便于居民和游客了解澳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

  “谢灶”。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有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以此来感谢灶王爷。在澳门,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神仪式谓之“谢灶”。很多家庭、公司以及餐饮企业都会举行专门的祭拜仪式,为灶神献上灶糖,以“糊住”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年宵市场”。为了让澳门人更方便地置办年货,澳门民政总署每年都开设年货齐全的“年宵市场”。“年宵市场”通常在腊月二十三正式开业,在除夕之夜关张歇业。今年,澳门“年宵市场”分别在塔石广场和祐汉公园两处地点举办,前者售卖年花、小食及传统贺年礼品,后者专营年花。

  “团年饭”。澳门人真正地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二十八”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晚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而与家里人一起吃的“团年饭”则是在年三十除夕之夜。为了这顿“团年饭”,澳门人往往要提前很多天去采购年糕、发菜、生菜、鲤鱼、瑶柱、干鱼、腊肠等食材,以及糖莲藕、糖冬瓜等零食。其中,年糕寓意“年高”,发菜寓意“发财”,都映衬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守岁”和“逛花市”。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摆出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也是澳门非常普遍的年俗。连日来,在澳门的年宵夜市上,桃花、水仙、盆竹、盆桔等都是热卖的花品,寓意着“花开富贵,祝报平安”。

  “香火拜祭”。吃过团年饭,游完花市,虔诚的人便到庙宇参神上香,祈求保佑心想事成。香火最旺的当属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妈阁庙。每年除夕之夜,到妈阁庙等待烧头香的人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附近几条街道排着长长的进香人龙。小小庙宇之内,人们还会互道新喜。

  “燃放爆竹特区”。爆竹一声除旧岁,但澳门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这爆竹还真不能随意放。为了保障城市安全的同时又不乏年味,特区政府每年都会安排“燃放爆竹特区”,允许游人在区内燃放爆竹。“燃放爆竹特区”位于近海的开阔地带,所有的爆竹摊档必须持牌经营。每到跨年时刻,砰砰作响的爆竹和漫天飞舞的烟花,带着人民的祝福飞向海天尽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利是”。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派“利是”。“利是”就是红包,纯粹是以示吉利。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派利是”。

  “开年”。大年初二,是澳门传统的“开年”日。为什么初二“开年”呢?这是因为,传统上年初一是不会杀生的,而“开年”则开始首度杀生。此外,澳门人还笃信这样一个传说:年三十晚至年初一是众神休息的时间,到了初二,便是神仙开始“工作”的日子。“开年”日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开年”过后,澳门会继续沉浸在中国传统春节气氛中,直至元宵佳节玩龙舞狮,欢天喜地,将春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红酒、鱼蛋、姜葱糖——新春里的香港味道
·贵州黎平:苗寨立春“赶坪子”(图)
·贵州丹寨的苗舞笙歌(图)
·“咬春”迎立春(图)
·杨柳青年画里的中国年(图)
·古都庙会看民俗(图)
·广西龙胜:侗寨民俗“闹春”(图)
·呼和浩特文化庙会闹新春(图)
·广西钦州:千年大鼓闹新春(图)
·民俗迎立春(组图)
·广西三江:“坡会”闹立春(图)
·“立春”节气争“咬春” 京城春饼店生意火爆
·2月3日立春“百年一遇” 丁酉鸡年是闰年长达384天
·北京东四街道“报春”已9年 春官串胡同报告春来了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