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今日秋分:秋至一半 农事正忙
华夏经纬网   2021-09-23 11:15:10   
字号:

    刘微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随着凉爽的秋风渐起,泛黄的秋叶飘落,悄然盛开的桂花飘香,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令人陶醉。

  秋至一半 农事正忙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在此有“半”之意。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等分昼夜,平分秋季。之后,阳光直射点日益偏向南半球,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昼夜温差渐大,一夜凉过一夜。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渐旺,会听见雷声的日子越来越少。由于天气变冷,蛰居洞穴的小虫会用细土将洞口封住,阻挡寒气。同时,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加之天气干燥,河流湖泊进入干涸的季节。

  虽然气温逐渐降低,但秋分时节风轻云淡,天高气爽,正是三秋大忙之时。俗话说,“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种麦正当时”……此时,在大江南北的金色田野里,正活跃着农民们抢种抢收的身影。北方忙于种植冬小麦,南方则忙于种植水稻。

  今年秋分,也是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一系列与农业有关的庆祝活动,一幅幅喜庆丰收的美丽画卷,将在全国各地徐徐展开。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田野里的白色棉花与金色稻谷重重交叠,闻着丹桂与瓜果的阵阵飘香,沉甸甸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多彩美景 以文寄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分时节,层林尽染,面对着五彩斑斓的大地美景,文人墨客往往喜爱挥笔作诗,写下众多别有一番韵味的秋色秋意。

  从陈允平的“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杜甫的“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中,能够感受到静谧山水间,天朗气清的景色与怡然自得的心境;从韩愈的“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宋之问的“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中,能够感受到月色澄明、银河闪亮的秋夜与爽朗开阔的心情。

  在寄情美景同时,面对草木变化、候鸟南飞,还有一些文人用诗词表达着伤秋之情。如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所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将离愁别绪深深融入这寂寥的秋色之中;又如紫静仪在《秋分日忆用济》中所言,“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激起游子的思乡情怀。

  祭月说秋 蟹肉肥美

  祭月赏月、送秋牛图,做秋汤、吃螃蟹……每逢秋分,民间总会开展一些特殊的节俗活动。

  早在先秦时代,已形成春祭日、秋祭月的礼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建而成的。后来,因秋分时月未满,在逐步的发展中,祭月的习俗从秋分转至中秋。

  每逢秋分,有些地方还有“说秋”习俗,即在秋分这天,挨家挨户送印着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案的“秋牛图”,同时说上一些应景的吉祥话,表达祈求丰收的希望。

  在食俗习惯上,岭南地区的人们会去采摘野苋菜,又称“秋菜”,秋菜与鱼片熬制的汤则称“秋汤”,借此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秋风起,蟹脚痒”,此外,秋分时节,正是蟹肉肥美之时,最宜品蟹。虽然螃蟹营养价值高,但其性寒,不可贪食。

  夜越凉、秋越深。还要记得及时添加秋衣,以防感冒着凉。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今日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四川广元持续举办女儿节 彰显“女皇故里”文化名片
·湄洲分灵妈祖历月余抵达台湾高雄(图)
·8月7日14时54分“立秋”: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特写:香港关帝诞香火鼎盛
·国家级“非遗”青海热贡“六月会”举行 民众祈愿风调雨顺
·西藏那曲班戈县第七届纳木措文化旅游民俗风情赛马艺术节开幕
·2021年松潘黄龙民俗文化活动暨旅游推介会开幕
·正值“中伏” !大暑至 夏正浓
·新疆各地民众欢度古尔邦节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 再现“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
·广西巴马祭祀瑶族始祖“密洛陀”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安徽百位新人着中式礼服展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庆祝传统节日“分龙节”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