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 再现“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
华夏经纬网   2021-07-12 09:58:27   
字号: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再现“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

德高望重的彭祖传人、中国烹饪大师王献立率领众厨师们集体祭拜彭祖。 朱志庚 摄

  中新网徐州7月11日电 (朱志庚)11日上午,2021第十八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在江苏徐州彭祖园举行开幕式,徐州当地再次呈现一年一度的“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作为中国彭祖伏羊节开幕式的重头戏,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烹饪大师再次齐聚彭祖祠共同祭拜华夏烹饪鼻祖彭祖。烹饪大师们统一着装,整齐列队,行叩拜大礼,声势浩大,庄严肃穆,十分壮观。

厨师用大锅烹制羊肉汤,迎接众多来店喝羊肉汤的市民。 葛勇 摄

厨师用大锅烹制羊肉汤,迎接众多来店喝羊肉汤的市民。 葛勇 摄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流传“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的说法,由此也说明了“吃伏羊”的养生功能。

品尝伏羊的客人为伏羊美味点赞。 朱志庚 摄

品尝伏羊的客人为伏羊美味点赞。 朱志庚 摄

  徐州是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彭祖伏羊节是徐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在每年入伏的季节,从初伏的那一天开始,一直持续一个月。中国彭祖伏羊节由徐州伏羊习俗演变而来。这种习俗起源于彭祖,形成于汉代,兴盛于当代。每年入伏以后,全市餐馆、羊肉馆天天爆满,亲朋相聚,大家吃羊肉、喝羊肉汤,感受大汗淋漓的畅快。

源自彭祖的名菜羊方藏鱼。 朱志庚 摄

源自彭祖的名菜羊方藏鱼。 朱志庚 摄

  从2004年起,徐州市每年都会举办彭祖伏羊节,吸引外地游客来到徐州,与百万徐州市民一起共享伏羊美食。2008年,彭祖伏羊节获得“中国十佳美食节庆”活动称号。2009年,徐州市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2021年5月24日,“徐州伏羊食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彭祖祭拜仪式开始。 朱志庚 摄

彭祖祭拜仪式开始。 朱志庚 摄

  据徐州市商务局一级主任科员尹建奎介绍,中国彭祖伏羊节已经成为徐州市民的夏季“狂欢节”,成为徐州人的“新民俗”,每年直接参与者有100万人之多,来徐州“吃伏羊”的外地游客和国际友人有50多万人。如今,“伏天吃伏羊”的风俗从淮海地区向全国蔓延,上海、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湖北、浙江等省市均在入伏期间举办伏羊节。

伏羊美食汗蒸羊排。 朱志庚 摄

伏羊美食汗蒸羊排。 朱志庚 摄

  在1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邓立说,徐州当地的彭祖伏羊节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体现了人们在饮食方面接纳自然馈赠、遵从物候节气,更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徐州伏羊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举办彭祖伏羊节活动,对确保该项目的存续力和文化连续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州入伏食羊习俗,在全国独树一帜。”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张景富认为,入伏食羊符合中医“苦夏进补”“医食同源”的理论与实践。

羊肉馆准备充足菜品迎接客人。 朱志庚 摄

羊肉馆准备充足菜品迎接客人。 朱志庚 摄

  记者走访徐州市区大街小巷发现,各大餐馆、饭店提前备足了货源,店方更是拉起横幅,布置花篮,纷纷推出特色伏羊菜品迎宾纳客。11日中午,徐州七百岁羊肉馆滨湖店店长张辉介绍,饭店在伏羊节期间预计每天要用掉大概15只羊的鲜羊肉。店内包间、大厅空桌早在一周前就被预订满。当天一早,附近很多市民就带着锅碗来店里打羊肉汤。中午,由于吃伏羊的客人较多,一楼大厅的餐位已经翻台多次。“伏羊节第一天,单独他们这一个店面最少接待顾客50桌近600人次。

  正在该饭店就餐的金先生是苏州人,他在入伏第一天被徐州朋友特别邀请过来吃伏羊。“来到以后,切实感受到了独特的徐州伏羊节文化,羊肉味道鲜美,徐州人好客热情!”金先生说。(完)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广西巴马祭祀瑶族始祖“密洛陀”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安徽百位新人着中式礼服展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庆祝传统节日“分龙节”
·两岸线上线下致祭伏羲 冀更多人探秘“根文化”
·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太原大关帝庙推出民俗“文化大餐” 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苏州两岸婚姻家庭划旱地龙舟迎端午佳节
·疫情下的台湾端午 民众在家过节:盼早日恢复正常
·疫情笼罩,台湾迎来“史上最冷清”端午节
·“2021澳门国际龙舟赛”鸣金收兵
·香港和澳门举行龙舟赛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 两岸屈氏后裔互祝安康
·5日18时52分“芒种”:仲夏来临,麦收在即
·福建清流举行端午龙舟竞渡“迎龙”仪式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