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节气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华夏经纬网   2021-05-21 13:50:15   
字号:

    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还不够成熟,故称为“小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这说的是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也开始成熟。

    夏雨:一雨洗诸尘

    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雨量逐渐增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在南方地区,此时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古人笔下的夏韵,往往都与雨水有关。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写道:“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日的夜晚,“七八个”寥落的星星,“两三点”细腻的微雨,与这首词上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所呈现的清丽夜色、恬静气氛以及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和谐统一。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苏轼在这首《阮郎归·初夏》中,将雨后的园林夏景写得生动形象——小荷初长成,细雨淋过,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过雨水的洗礼,更是红如火焰一般。

    夏天的雨畅快淋漓,雨后初霁的景象也是诗人喜爱吟咏的对象。司马光在《客中初夏》中的“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为读者绘就了一幅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施肩吾的七绝《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则写道,“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淡雅素净,生机盎然。

    农忙:万屋无闲地

    对于农家来说,小满是忙碌的节气,也是寓意丰收的节气。插秧、管麦、收菜籽,养蚕……小满一到,哪一件农活都耽误不得。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在欧阳修的这首五绝《小满》中,一个“啼”字、一个“醒”字让全诗充满夏日的动感。而“笑”字更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麦子茁壮成长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欧阳修还在《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中写道,“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透露出对于丰收年的期盼;而陶安的诗句“连营万屋无闲地,小满初晴麦气薰”也写出了农家在这一时节的繁忙景象——麦田连片,麦气醉人。

    李昌祺则将目光转到了山林中,“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在这首《小满日口号》中,连续的晴天让道路愈发干燥,楝树的花开始凋谢,杏子开始结出金黄色的果实。薛文炳的《闲居杂兴》写出了江南地区的小满景象,“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开头诗人便说“最爱小满天”,因为这个时候樱桃熟了,海鱼新鲜。

    习俗:小满动三车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这一时节的习俗都与之相关。

    古谚有云,“小满动三车。”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清代顾禄《清嘉录》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郊外菜花至是亦皆结实,取其籽,至车坊磨油,以俟估客贩卖。”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不能断水,农民忙着踏水车翻水。此时还有祭车神的民俗,传说车神为一条白龙,到了小满,农家在车水前于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表明了农民对水利灌溉的重视。

    如上文所言,小满时新丝即将上市,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为了祈求养蚕有个好的收成,人们在农历四月还会举行祈蚕节,祭祀蚕神。期间有凉炒面的习俗,将四月麦磨成粉,炒熟,待冷却后和糖拌而食之,称凉炒面。其味香、甜,其面韧、软。此外民间各地还有斗蚕、画蚕等民俗活动。

    韦衍行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5月21日3时37分“小满”:麦穗初齐,桑叶正肥
·福建宁德乡村举办“青蛤节”:延续千年,闽剧三天三夜贺节
·节气立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妈祖故里”湄洲岛的两岸青年身影
·两岸妈祖宫庙“云端”共庆妈祖诞辰
·福建渔女赴“妈祖故里”湄洲岛“花”样朝圣
·台江县民俗文化周:苗家姑娘展现刺绣之美
·海南宫庙赴“妈祖故里”进香
·节气谷雨: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举行 海内外中华儿女追思禹德
·辛丑年谷雨祭祀仓颉典礼在陕西白水县举行
·辛丑年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西平举行
·中国最大畲族聚居地欢庆“三月三”:唱响山哈情
·壮族“三月三”大型民俗活动重新迎客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