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节气立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华夏经纬网   2021-05-07 14:24:15   
字号:

    今天,我们迎来了节气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遵生八笺》有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孟夏”即为夏季的第一个月,这一时节气温攀升,草木繁茂。

  据《逸周书·时讯解》记载,立夏分为三候:“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节气,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为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送春迎夏: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立夏节气,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芳菲将尽虽会引起文人墨客的“伤春”情思,但夏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草树青翠欲滴,田野庄稼抽穗,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往往能冲淡诗人的愁绪。

  刘禹锡在《初夏曲三首·其二》中写道:“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春天繁花已谢,果实坠于枝头,却仍有蝴蝶于花丛中流连,想在“晚花”中寻觅春天,殊不知夏天已悄然开始。

  韦应物的《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亦有云:“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春天刚过去,人们还在怀念往昔。但此时绿树成荫、浮云蔽顶,初夏的景色已跃然眼前。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在《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的时令特点,清新闲适又富于童趣,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出来。

  农事渐忙:四月闲人少,采桑又插田

  立夏之后,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在北方,立夏期间正是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的时候,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已经定局,因此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翁卷在诗《乡村四月》中有云:“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作者不正面说人太忙,而是说闲人少,在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中保留了一份从容恬静。

  苏轼曾在《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的上阕中写到了初夏时节的农村生活:“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檾,通“苘”,俗称青麻。“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一村香”则仿佛让人闻到浓郁芬芳。循着香气望去,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意趣。

  “食俗”丰富:炎炎夏日长,启冰见三新

  立夏时节,与“吃”有关的习俗很多。立夏日的传统是要“见三新”,“三新”一般指新鲜的食物,安徽用嫩蚕豆或豌豆和鲜笋、肉煮糯米饭吃;扬州人吃樱桃、青蚕豆、蒜苗、苋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江南许多地区也有类似习俗,但版本略有不同——无锡人偏爱黄瓜和杏子,常州人对刀鱼和鲥鱼情有独钟,苏州人则把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菜单。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冷饮也越来越受欢迎。明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也有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

  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体重。清人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在浙江嵊州,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子上称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比如在称老人时就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这寄托着人们平安度过炎夏的心愿。

    韦衍行

来源:人民网  2021年05月05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妈祖故里”湄洲岛的两岸青年身影
·两岸妈祖宫庙“云端”共庆妈祖诞辰
·福建渔女赴“妈祖故里”湄洲岛“花”样朝圣
·台江县民俗文化周:苗家姑娘展现刺绣之美
·海南宫庙赴“妈祖故里”进香
·节气谷雨: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
·2021年公祭大禹陵典礼举行 海内外中华儿女追思禹德
·辛丑年谷雨祭祀仓颉典礼在陕西白水县举行
·辛丑年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西平举行
·中国最大畲族聚居地欢庆“三月三”:唱响山哈情
·壮族“三月三”大型民俗活动重新迎客
·浙江景宁“三月三”畲歌节:山水承盛意 畲寨迎客来
·海南黎族苗族同胞同庆传统节日“三月三”
·广西苗族时装走秀庆祝“三月三” 游客围观“穿在身上的史诗”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