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中国最大畲族聚居地欢庆“三月三”:唱响山哈情
华夏经纬网   2021-04-15 14:03:42   
字号:

中国最大畲族聚居地欢庆“三月三”:唱响山哈情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现场。 王婷婷 摄

  中新网宁德4月14日电 (叶茂 王婷婷 吴允杰)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宁德市,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有畲族人口近20万人,占中国畲族人口的四分之一、福建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迄今保留着浓郁的畲族风情。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宁德畲乡处处上演民族文化盛宴,畲汉同胞一起欢度“三月三”、唱响山哈情,体验独具魅力的畲族风情。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乌皮红粬香米酒咯,千里飘香乌米饭咯,畲乡阿妹送彩带咯,送上山歌阿哥对咯……”走进福鼎市太姥山镇方家山村,婉转悠扬的曲调由远及近,身着畲族服装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现场热闹非凡。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图为第八届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文艺汇演。 王婷婷 摄

  山歌,记录了畲族的历史文化。畲歌传承人雷丽贞说,为了让畲歌唱响四方,当地借助畲族传习所、畲歌进校园等方式,促进传承与发展并举,让畲族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方家山村是畲族村,全村畲族人口占比达52%以上。每年“三月三”,这里的畲族民众都要穿畲衣、唱畲歌、吃乌米饭,祭祖先拜谷神,缅怀祖先,款待来客,故又称“乌饭节”。2013年,“三月三”歌会被列入宁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

图为宁德市“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周,畲族文艺展演。 吴允杰 摄

图为宁德市“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周,畲族文艺展演。 吴允杰 摄

  山歌唱响,美食飘香。随着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乌米饭也成为游客必尝的美食之一。方家山畲族“三月三”歌会代表性传承人钟丽华介绍,乌米饭是用乌稔树叶的汁液浸泡糯米后蒸制而成,“三月三”吃“乌米饭”有纪念祖先之意。

  “三月三”这个畲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俨然已是畲乡的一张名片。方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林瑞怀表示,“三月三”既展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成就和畲族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亦增进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及畲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

  在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举办的“三月三”文化节上,朴实的对歌、欢乐动感的畲舞接替上演;美食一条街上,乌米饭、糍粑、棕粽等畲家美食以及糍粑制作体验吸引游人。

  一侧的扎染体验区,游客手持体验券排队体验扎染文化,沾水、捆绑、上色,亲自制作手帕、围巾、T恤,感受畲族传统文化魅力。游客林女士说,能从中感受到畲家的质朴与热情。

  在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北山畲族村启动的宁德市“三月三”畲族文化活动周期间,台上,畲民们载歌载舞;台下的畲族文化展区内,特色产品畲药、畲族服饰、上水斗笠、彩带编织等,让游人们领略浓郁畲家风情。

  参与活动的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团长钟昌敢称,通过畲族提线木偶的表演形式,展现织布、磨豆浆、茶艺等传统技艺,希望以此让更多人了解畲族的传统文化和技艺。

  据介绍,“三月三”畲族文化周活动还举办民族文化嘉年华(民歌对唱擂台赛、民族文创作品展及绘画填色活动、民族趣味运动会)、唱支山歌给党听——畲族民歌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民俗表演、畲歌对唱等形式展示和传播畲族特色民族文化。

  宁德市副市长毛祚松表示,举办畲族文化活动周是为了更大范围、更多层面、更长时段地展示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成就和畲族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增进社会各界对畲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完)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壮族“三月三”大型民俗活动重新迎客
·浙江景宁“三月三”畲歌节:山水承盛意 畲寨迎客来
·海南黎族苗族同胞同庆传统节日“三月三”
·广西苗族时装走秀庆祝“三月三” 游客围观“穿在身上的史诗”
·福建上杭举办“三月三”畲族民俗文化节
·贵州望谟:布依族同胞盛装欢度传统节日“三月三”
·中国壮乡“三月三”歌海欢腾 各地宾客赶圩忙
·2021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开幕
·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纪念伏羲女娲活动
·成都郫都望丛祭祀大典举行
·澳门举行辛丑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台湾清明节:别样清明一样情
·香港举行辛丑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世界瑶族发祥地传统农具节见证农耕时代变迁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