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中国壮乡“三月三”歌海欢腾 各地宾客赶圩忙
华夏经纬网   2021-04-15 10:35:18   
字号:

中国壮乡“三月三”歌海欢腾各地宾客赶圩忙

    图为壮族铜鼓表演。 林洁琪 摄

  中新网南宁4月15日电 (林洁琪 林浩)山歌对唱、竹竿舞、抢花炮、抛绣球……4月14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圩,来自全国各地宾客会聚广西南宁,尽情体验壮族民俗文化风情。

  在广西,赶集又称“赶圩”。当天,2021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在南宁市武鸣区举办,前来赶歌圩的宾客将通往节庆现场的道路挤得满满当当。

图为非遗项目展演。 林洁琪 摄

图为非遗项目展演。 林洁琪 摄

  武鸣区是壮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壮乡”。从1980年起,武鸣区每年都举办的“三月三”歌圩,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

  “人如潮来情如海,壮乡三月歌舞喧。”在歌圩表演现场,数百名演员手持绣球起舞,演绎“千年壮歌”,或敲响壮族铜鼓,鼓声齐鸣,铮铮入耳。观众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纷纷跟着山歌合唱,整个现场沉浸在歌海之中。由2021名壮乡儿女用壮语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掀起了当天演出的高潮。

图为“壮族三月三”歌圩开幕式。 林洁琪 摄

图为“壮族三月三”歌圩开幕式。 林洁琪 摄

  随着竹竿舞、武术展演、非遗项目展演、抢花炮、山歌歌王竞赛等十余个大型活动项目陆续开展,一幅盛大的“壮乡歌海”美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其中,山歌擂台赛吸引了来自云南、湖南、贵州等地的参赛者,意欲与广西选手一决高下。

图为五色糯米饭。 林洁琪 摄

图为五色糯米饭。 林洁琪 摄

  “三月三”也是少数民族男女对唱山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日子。如今壮乡民众唱山歌,已不再拘泥于山坡或草坪上对唱,在歌圩现场通过手机网络可以即时与全国各地的山歌手欢乐开唱,与广大山歌爱好者共襄盛举。

  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全国百名主持人也积极前往南宁赶歌圩。福建音乐广播的主持人郑漪说,“第一次体验盛大的壮族歌圩感到十分震撼,壮族的语言、歌舞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福建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希望两地少数民族间多加深交流,共同欢庆三月三。”

图为壮族长桌宴。 林洁琪 摄

图为壮族长桌宴。 林洁琪 摄

  “这次赶歌圩让我了解到壮族文化,民众能歌善舞,美食众多,尤其是我看到很多小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完好地将民族文化传承下来,让我感到十分欣喜。”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之声主持人武金鑫说。

  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文胜表示,“壮乡欢歌唱响,幸福生活踏歌而来,希望凭借‘三月三’平台,传承壮民俗传统,加快推动中国壮乡文化发展。”(完)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2021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开幕
·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纪念伏羲女娲活动
·成都郫都望丛祭祀大典举行
·澳门举行辛丑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台湾清明节:别样清明一样情
·香港举行辛丑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世界瑶族发祥地传统农具节见证农耕时代变迁
·湖南衡阳:民俗春社祈丰收
·广西东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示“蚂拐节”习俗
·“拗九”论坛福州举行 粥味甜乡情浓
·福州传统“拗九节” 台胞送粥传孝悌
·3月5日16时54分“惊蛰”: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两岸信众同祭郑成功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举行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