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广西东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示“蚂拐节”习俗
华夏经纬网   2021-03-16 10:08:47   
字号:

广西东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展示“蚂拐节”习俗

    “蚂拐节”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廖熙福在进行祈福活动。 高东风 摄

廖熙福在制作“蚂拐棺”。 高东风 摄

廖熙福在制作“蚂拐棺”。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表演传统的傩面舞,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表演传统的傩面舞,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敲响铜鼓、唱响山歌喜迎“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敲响铜鼓、唱响山歌喜迎“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进行民俗展演,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进行民俗展演,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表演傩面舞,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表演傩面舞,欢度“蚂拐节”。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进行民俗表演。 高东风 摄

村民在进行民俗表演。 高东风 摄

“蚂拐节”上村民唱响山歌迎宾朋。 高东风 摄

“蚂拐节”上村民唱响山歌迎宾朋。 高东风 摄

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村民在“蚂拐节”表演传统的耙田犁地舞。 高东风 摄

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村民在“蚂拐节”表演传统的耙田犁地舞。 高东风 摄

  3月14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广西东兰县巴畴乡巴英村村民迎着春光,欢聚一堂,敲响铜鼓,唱起山歌,展演民俗,欢度一年一度的“蚂拐节”。东兰县“蚂拐节”非遗项目传承人廖熙福在节庆上展示“蚂拐节”习俗。

  “蚂拐”是当地壮族同胞对青蛙的俗称。壮族“蚂拐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流域,东兰县是“蚂拐节”流传的核心区域。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的村民都会穿上民族盛装欢度“蚂拐节”,通过祭拜青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2006年,壮族“蚂拐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特色民俗旅游的名片。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拗九”论坛福州举行 粥味甜乡情浓
·福州传统“拗九节” 台胞送粥传孝悌
·3月5日16时54分“惊蛰”: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两岸信众同祭郑成功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举行
·火树银花,元宵节应该这样“闹”
·两岸“乞龟”民俗搬上“云” 线上祈福“呷平安”
·福建莆田:民众正月“垒桔塔”“做红团”祈福
·用这些拜年小知识,给您“拜个晚年”
·2月18日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大年初二话民俗 回娘家祭财神爷
·说真的,为什么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
·桂林就地过年台胞开展“打春牛”民俗活动贺牛年
·香港非遗手艺人:花牌在,希望就在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