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福州传统“拗九节” 台胞送粥传孝悌
华夏经纬网   2021-03-10 09:34:18   
字号:

福州传统“拗九节”台胞送粥传孝悌

    林扬杰为老人义剪。 彭莉芳 摄

  中新网福州3月9日电 (彭莉芳 郑江洛)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独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因此,每到“拗九节”,“满城尽送拗九粥”成为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医护士人员为社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 彭莉芳 摄

医护士人员为社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 彭莉芳 摄

  再过3天,福州才迎来今年的“拗九节”,但拗九粥已早早香飘满城。9日,“温暖榕城、孝老爱亲”拗九节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福州举行,台胞受邀同煮拗九粥,与社区孤寡、空巢、金婚老人等共同欢度“拗九节”。

  一碗拗九粥,一盆长寿花,一张贺卡……当天,多位在榕台胞走进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去饱含温情的“拗九节”祝福。参与活动的台湾青年李京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敬老爱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今天通过为老人送粥、鲜花和祝福,让老人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温暖。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李京机现就职于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台胞(台企)服务专窗,为在闽台胞提供咨询、引导、代办等服务。透过这次活动,他了解到“拗九节”这一福州传统节日,不仅是一碗粥而已,还有它背后的故事,呼吁大家对老人多些关爱。

  活动现场热闹不已,志愿者们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送上拗九粥、太平面、太平蛋等,福州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社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以实际行动传承福州特有的“拗九节”文化。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受邀参加此次“拗九节”志愿服务活动,台胞邹贤特意推掉了其它事务。现为福州宾联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邹贤,在福州已扎根十余年。工作之余,他积极参与公益。他告诉记者,这少不了父亲从小的教诲,从小父亲就教育他要多行善举回馈社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邹贤父亲回到祖籍地福建创业,是最早一批跨海西进的创业台胞。“父亲决定回福建发展是因为我们是福建人。”父亲离世后,邹贤更觉得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使命感,“我总想力所能及地多做公益活动,回馈当地。”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多位在榕台胞9日走进福州鼓东街道开元社区,为老人送出饱含温情的“拗九”祝福。 彭莉芳 摄

  他表示,以后有机会,也发动身边的企业家朋友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还希望可以号召更多台湾青年加入公益行列,“老人也是希望大家多陪陪他聊天,甚至是一个微笑。”

  为老人送完热气腾腾的拗九粥,台湾青年林扬杰打开携带的理发“家伙”,为老人义剪。“您在这里住多久了?”“两边的头发要不要剪短一些?”林扬杰一边为老人修去鬓边的头发,一边和老人闲聊着。

  “以前我在台湾也做公益剪发,有空时服务老人家,希望他们开心。”林扬杰已经从事美发行业十余年,2019年6月来到福州发展。今年,他第一次留在福州过年,春节前帮助过当地老人剪发,遇见“拗九节”再次帮助老人免费剪发,“自己心里也很满足。”(完)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3月5日16时54分“惊蛰”: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两岸信众同祭郑成功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举行
·火树银花,元宵节应该这样“闹”
·两岸“乞龟”民俗搬上“云” 线上祈福“呷平安”
·福建莆田:民众正月“垒桔塔”“做红团”祈福
·用这些拜年小知识,给您“拜个晚年”
·2月18日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大年初二话民俗 回娘家祭财神爷
·说真的,为什么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
·桂林就地过年台胞开展“打春牛”民俗活动贺牛年
·香港非遗手艺人:花牌在,希望就在
·沈阳故宫挂门神迎农历新年
·澳门市民办年货过“牛年”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