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童氏族人世代传承守护百年
华夏经纬网   2017-02-13 08:53:10   
字号: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童氏族人世代传承守护百年

童氏族人参与宁波前童元宵行会巡演。 何蒋勇 摄

  中新网宁波2月10日电(记者 李佳赟)一大早,和其他族人一样,作为前童童氏家族第28代后人的童富军就从县城赶了回来——这是他们已经延续了百年的传统:每年正月十四,天南地北的童氏族人都会赶回族内,加入由童氏成员组成的元宵行会巡游队伍中,传承这一世代守护的“家族记忆”。

  2月1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前童古镇,由几代童姓家族成员组成的行会表演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各杠鼓亭、抬阁、秋千则按“房族”大小依次排列,簇拥相随。而这一具有“老底子”民俗年味的前童元宵行会也吸引了上万村民、游客驻足观看。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引万人围观。 何蒋勇 摄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引万人围观。 何蒋勇 摄

  据悉,前童元宵行会是纪念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并祈愿年景丰收而进行的流动灯会,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14年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几百年来,童氏族人都“循规蹈矩”地遵从先辈传统,严格按照流程行事。据前童元宵行会代表性传承人童全灿表示,“在元宵行会开始前,童氏各房族会开例行‘坐堂会’,商讨元宵行会事宜,并贴‘催丁票’,且行会表演者只能从前童镇上老中青幼四代童姓族人中挑选。”

  在前童元宵行会中,代表前童童氏十八房的鼓亭、抬阁、秋千,是行会中的重要观赏项目。行会时,童氏家族中的男娃女娃会装扮成戏曲人物,或峨冠博带,或金盔铁甲,随着车轮的滚动,人物交替出现,忠孝礼义、儒家耕读等故事也随之流转再现。

  而参加鼓亭、抬阁、秋千活动的儿童还要经过本房族人选拔,孩子的年龄、相貌、体重都要过关。各房族的人们都以自家孩子能上抬阁、秋千而自豪。

  盛会中,鼓亭抬阁还与耍狮、舞龙队相互交融,龙旗引导,乐队前后簇拥,队伍所到之处鼓乐齐鸣,人声鼎沸。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引万人围观。 何蒋勇 摄
 
宁波前童元宵行会引万人围观。 何蒋勇 摄

  作为童氏家族第28代后人,童富军此次负责行会的文稿和幕后工作。对于这项已延续500多年的传统,童富军感到非常骄傲。“每年童氏族人举行元宵行会是村里最热闹的盛事之一。每到元宵,不论远近,童氏族人都要赶回参加这一传统的行会仪式,有着浓厚的宗亲情怀。”童富军说。

  如今,前童元宵行会已从原先的宗族活动,逐渐演变为集巡游、祭祀、集市、文艺演出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前童元宵行会不仅表达了童氏族人对先人的一种追寻,还具有民俗价值、人文价值和史学价值,是前童古镇的“金名片”。

  童全灿表示,近几年,前童元宵行会声名鹊起,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在元宵节期间来到前童一睹为快,曾经沉寂的传统民俗正在被唤醒。

  “行会精神中最主要的就是孝义,家族成员不管到哪里都要回来参加这个活动。”童全灿希望童氏族人和村民能共同努力擦亮这一民俗“招牌”,让先辈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能获得现世传承,让孝义家风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千年古云中端出“文化盛宴” 中国知名社火“声动江湖”
·浙江安吉“踩街”闹元宵 谱移民文化协奏曲
·贵州雷山舞龙闹元宵 国际龙灯队赢掌声
·洛阳举办失传已久黄河灯会 再现武皇黄河祈福
·福建闽南摔泥巴节 越摔越快乐(组图)
·中国民间花会艺术“正定高照”:传统中展露新机
·四川阿坝县郎依寺举行“莫郎节”活动
·广州城隍庙举行“城隍爷”“分灵”海外活动
·四川遂宁“铁水火龙”闹元宵
·河北广阳民俗文化闹元宵 民间艺术齐秀绝活儿
·福州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 魅力民俗闹元宵
·广西侗乡百年坡会从“独乐”到“众乐”
·青海湟中:百年民俗社火中的“空中杂技”
·马祖举行两马同春闹元宵点灯仪式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