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民俗地理 大陆
四川遂宁“铁水火龙”闹元宵
华夏经纬网   2017-02-13 08:28:28   
字号:

四川遂宁“铁水火龙”闹元宵

“铁水火龙”闹元宵 。 王鹏 摄

  中新网遂宁2月12日电 (邹立杨 王鹏)11日晚,元宵佳节,在四川射洪县青堤乡的目连广场上,动人心魄的“铁水花火龙”如期上演。

  下午6时,距演出还有一个多小时,目连广场上已人山人海。广场四周的4个火炉已经开始生火熬制铁水,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炉里的炭火迅速燃烧,红彤彤的火焰把熔铁的罐子围在了中央。“这个一定要把握温度和时间,熬铁块时温度高达2000度。”正在熬铁水的马师傅告诉记者。

  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水花火龙”是青堤乡的一大特技。耍火龙、熬铁水、音乐配合,三者缺一不可,众多参与者齐心协力,才能将“铁水花火龙”表演到极致。熬铁水的马师傅已经连续参加了20多年这一表演,他告诉记者,铁水熬好后要及时“打”出去,否则熬制过久,铁水会变浓,“不仅不容易打出铁水花,反而容易烫伤人。”

“铁水火龙”闹元宵 。 邹立杨 摄
 
“铁水火龙”闹元宵 。 邹立杨 摄

  记者了解到,刚出炉的铁水花温度高达1500度,而舞龙者表演时仅穿一双草鞋、一条短裤,为避免烫伤,舞龙者每次表演前都要洗澡,保持身体皮肤洁净,这样铁水花落在身上后便会迅速被反弹下去。“最多像蚂蚁叮了一下一样”,已经有几十年表演经验的郭定雄告诉记者。

  晚上7时30分,伴随着开场锣鼓、唢呐声响起,一勺铁水被抛在空中,旁边一名男子迅速用木板朝铁水打去,烟花一般的铁水花瞬间在广场上绽放了出来。“打铁水是整个演出的关键,这需要舀铁水的人和打铁水的人相互配合,朝着龙灯的方向,使出全身力气打出去,力气越大,打出的铁水花越好看。”火龙队队长李绍先告诉记者。

  随后,“火龙”呼啸而来。伴随着“火龙”在广场中央闪转腾挪,4个火炉里的铁水花也相继被击打至空中,落在“火龙”之上,动人心魄。此时,数千名观众将“火龙”围在中央,每一次铁花飞舞,人群中都发出阵阵惊呼。为活跃气氛,打铁水者时不时将铁水朝人群上空打去,甚至有部分群众为此撑起了雨伞。

  半个多小时后,四个火炉里的铁水全部“售罄”,表演结束了。广场上点起篝火,不少观众跳起了锅庄。“刚开始觉得有点吓人,铁水花溅到身上不会烫伤人吗?”特意从遂宁市赶来欣赏表演的唐女士告诉记者,后来看到舞龙者在铁水花中行动自如,才确定没有危险,“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演,太震撼了!”

  今年60岁的郭定雄是青堤乡“铁水花火龙”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带队去罗马尼亚表演,让“铁水花火龙”走出了国门。谈及会不会担心这一技艺失传时,郭定雄笑着说,“现在的队伍里就有几名年轻人,还是有年轻人在学的。”(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河北广阳民俗文化闹元宵 民间艺术齐秀绝活儿
·福州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 魅力民俗闹元宵
·广西侗乡百年坡会从“独乐”到“众乐”
·青海湟中:百年民俗社火中的“空中杂技”
·马祖举行两马同春闹元宵点灯仪式
·甘肃甘南举行毛兰姆大法会 百余寺院同日“晒佛”
·非遗庆新春(组图)
·非遗“招子鼓”展演闹新春(图)
·多彩民俗迎元宵(图)
·社火之美(组图)
·贵州兴仁民族联欢:民风民韵里的年味
·广东揭阳破门楼郑翁仔灯习俗扬名海内外
·“两马同春闹元宵”启幕 灯耀两岸十五载
·苗族同胞“打同年”(组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