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老照片
民国画家养成记
华夏经纬网   2020-06-18 14:58:04   
字号:

徐悲鸿与齐白石



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一派



陈师曾和齐白石合作的《石榴》

    畅销书《古董局中局》改编的系列电视剧正在播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是重要的书画市场,产生了一批优秀画家,也因此留下了颇多书画精品。

    前清遗老遗少“以名显画”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书画家是书画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清代遗老遗少、政府官员、传统文人画家以及民间的职业书画家等,无不积极参与到书画市场中来。他们主动发布润例(亦称“挂笔单”),润例的多少是以书画家的名气、地位等因素决定的,而琉璃厂的南纸店是书画家挂笔单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些画家中的溥心畬、溥雪斋、溥松窗、溥佐等人,作为清朝皇室贵族之后,均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诗文书画造诣相当深厚。到了民国初年,这些失去俸禄的贵胄子弟,有的不得不以书画为生。但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物质和社会资源,虽然也卖画,却都能坚持个人的艺术主张,不为艺术市场所左右。如恭亲王之孙溥心畬,书画精湛,身份特殊,通常画家刚出道是“以画求名”,他却可称得上是“以名显画”。他的作品均由荣宝斋代理,自己不用为书画的销路发愁,生活比较优越,所以在作画时能够保持较为单纯的创作心境,在技法和题材上可以视自己的喜好而定。

    多重身份的官员画家

    还有一类画家有着政府官员的身份,代表性人物有金城、陈师曾、周肇祥等。他们大多为文人出身的官员,这种双重身份为他们从事书画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书画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扮演着决策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如由金城、周肇祥等二十多人合作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在资金上一直得到时任总统徐世昌的支持,画会招收学员,定期举行画展,举办义卖,举办中日联合绘画展览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北京书画市场的发展。

    这些非职业书画家在提携、扶持甚至资助职业书画家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陈师曾对齐白石的提携与帮助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陈师曾本人曾在蔡元培主持的教育部任职,兼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也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之一。他与当时的书画家如吴昌硕、金城、姚华、汤棣等人均交往密切,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之一。反观齐白石,其出身为“我的祖宗,一直到我曾祖命三爷,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上辈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发过财。”(《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1917年开始定居北京,“住法源寺庙内,卖画刻印。”

    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发现齐白石的润格及所刻印章,前往拜见,二人成了莫逆之交,陈师曾利用其掌握的各项资源支持、扶持齐白石的鬻画生涯。“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的很……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的话,自创红花墨叶一派。”1922年,陈师曾携带齐白石作品前往日本,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银元……经过日本展览以后,外国人来北京买我画的人很多。琉璃厂的古董鬼,知道我的画在外国人面前卖得出大价,就纷纷求我的画,预备去做投机生意。一般附庸风雅的人,听说的我的画能值钱,也都来请我画了。从此以后,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

    这些官员书画家虽然也定制润格、出售笔墨,但书画家的身份只是他们的众多社会角色之一。例如身为司法部参事的余绍宋,虽然常有鬻画之举,但是更重视自己传统文人书画家的身份。据《余绍宋书画论丛》记载:“下午汪溶来,持去画一帧,云将以陈列于中日画会。余于此会不谓然,盖恶其市井气太重,不专嫌标榜也。”

    职业画家是市场主力

    再一类则是纯以书画交易为谋生手段的职业书画家,虽然其中声名显赫者寥寥,却是参与市场的书画家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代表性人物有齐白石、陈半丁、陈少梅等。他们处于书画市场供给方的最底层,但本身艺术修养颇高。他们中的名家通过与社会资源占有者的交流合作,获得了身份及职业上的认同,最终通过市场的认可而确定了自己的书画风格。如齐白石到北京就与陈师曾、樊樊山、罗瘿公、姚华、徐悲鸿等人交好。

    为了谋求生存,这类书画家时常会根据大众的喜好进行创作,以迎合市场的需求。如齐白石的画作在传统的人物及山水方面,有观音、钟馗、八仙、渊明采菊;也作海派流行的题材,如岁朝清供、富贵平安、清白传家、长年富贵等,这多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作。

    除了居住在北京的本地画家之外,南方地区的画家也纷纷涌入北京。1928年秋,张大千由上海到北平,经陈三立介绍,认识了居住在原恭王府的溥心畬。从此张大千与溥心畬常在一起谈书论画,吟诗作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画作也多次共同在北平的琉璃厂展出,销路甚畅,因此有“南张北溥”的说法。

    黄宾虹寓居北平较晚,1937年,受北平古物陈列所之聘鉴定书画,随后又应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之邀任国画研究室教授、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于是便移居北平。北平沦陷后,黄宾虹的生活跌入困境,经常三餐不继。黄当时住在北平石驸马大街,为补生活之急,不仅把心爱的名画卖掉,也常以画换米。除南方画家外,附近城市的画家也来京城鬻画。如以卖画为生的天津画家刘奎龄也曾一度携刘继卣到北平,并会见张大千和张善子等人,还为魏恩甲作《关山行旅图扇》《京剧四平山图扇》等。

    宫廷书画大量外流也是市场上书画来源之一。前清的王公贵族、士绅官员、八旗子弟,为了维持生活,纷纷变卖家中世代所珍藏的古董字画。有些贵族显宦之家已经坐吃山空,日趋潦倒,如溥心畬就曾因为母亲办丧事没钱,被迫将家中祖传的陆机《平复帖》卖给当时的著名收藏家张伯驹。(章永俊)

来源: 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蟠桃宫的三个谜
·北京-莫斯科,万里长话一线牵
·方寸天地呈现历史画卷
·千年荔枝湾 荔枝何处寻
·圆明园多栋建筑旧照首次公开:唯一的影像记录(图)
·120幅老照片亮相 展示19世纪中国
·燕园 曾被胡适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
·温故:民国销烟往事
·揭秘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飞机:全程手工进行
·故宫鲜为人知的隐秘景区
·北四川路上的名人掠影
·乾隆儿时乐园首现真容
·图说北京:前门眺望
·老北京记忆:无风三尺土,有雨半街泥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