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首次发现大型恐龙化石
华夏经纬网   2021-08-16 08:27:27   
字号: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记者齐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中国和巴西合作团队,在新疆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大型恐龙化石。这两种新属新种恐龙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

  这一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汪筱林介绍,此次研究的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多孔椎龙类。“化石都不完整,分别保存了一段关联的颈椎、一段关联的尾椎和一段荐椎,另外还有一枚与尾椎保存在一起的兽脚类恐龙的牙齿。”汪筱林说,“我们依据颈椎特征建立了盘足龙类新属新种‘中国丝路巨龙’,依据尾椎特征建立了巨龙类新属新种‘新疆哈密巨龙’。”

  多孔椎龙类是蜥脚类恐龙巨龙形类中的一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它们大多体型庞大,如阿根廷龙体长超过30米。多孔椎龙类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化石在全球各大陆都有发现。但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

  此次研究的化石标本均产于哈密翼龙化石的相当层位。经过抢救性采集、科学修理和形态学、分类学及系统发育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古生物学家们认为,中国丝路巨龙保守估计体长超过20米。与中国丝路巨龙化石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说明这些大型的巨龙类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距今1.3至1.2亿年前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

  而新疆哈密巨龙保守估计体长约为17米。汪筱林说:“比较有趣的是,与新疆哈密巨龙共同保存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兽脚类恐龙化石。由于在新疆哈密巨龙的骨骼上未发现兽脚类恐龙的牙印,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兽脚类恐龙进食巨龙类尸体的现象。”

  多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了中国丝路巨龙与盘足龙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但汪筱林坦承,由于此次化石标本比较残破,因此在系统发育分析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新疆哈密巨龙的发现,使得整个巨龙类增加了未解决的多分支结构,同时其本身的系统位置也还不能确认,需要新的化石材料和进一步的研究”。

  汪筱林带领团队已经在新疆哈密工作十余年,发现了世界上首枚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和胚胎等,在翼龙研究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汪筱林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罕见的哈密翼龙动物群,是已知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曾有上亿的翼龙在这里繁衍生息。可以说哈密是名副其实的‘翼龙伊甸园’。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翼龙遗址博物馆的规划建设。”

  此次的发现不仅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我国早白垩世蜥脚类恐龙的多样性。这两种多孔椎类恐龙的出现,为这一恐龙类群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进一步证明了亚洲早白垩世多孔椎龙恐龙具有广泛多样性。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山西发现金代砖雕墓 墓室雕刻墓主手执经卷佛珠
·首次发现!中国丝路巨龙等大型恐龙与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死与共”
·山西发现千年唐代刀形墓 再现盛唐时期平民葬俗
·河南官庄遗址被证实为世界最古老铸币作坊
·四川富顺发现明代古墓群 明朝的川南人已流行戴金耳环和银簪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铸币厂”?专家揭秘古代钱币铸造
·新发现!官庄遗址为世界最古老铸币作坊遗址(图)
·四川现存石窟(含摩崖造像)2134处 数量居中国之最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图)
·河北故城大运河郑家渡口发现民国年间码道
·大运河河北故城段发现民国时期码道 见证运河昔日繁荣
·我古生物学家发现最古老的三尖鱼类
·操控水流的高手!科学家发现四亿多年前最古老三尖鱼类
·湖南发现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始建于明代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