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宁波发现六朝古墓 专家:距今已有1600年
华夏经纬网   2015-07-03 12:45:28   
字号:

    这里是北仑小港街道的姚墅村,宁波绕城丁家山高速出口附近。一块立着“江邵线”标牌的公路边,站满了人。路边的断面,离路面五六米的地方,隐约能看到一个洞口。

  “这是个古墓,六朝的,有1600年了呢!”这是最近村里最大的新闻了。考古所人员的到来,似乎也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山坡的黄土堆里

  挖掘机挖出个古墓

  村民说,最早发现古墓的,就是工地的挖机师傅。

  半个月前,姚墅村的北面大爿山要挖土建厂房,一开始,挖掘施工都很顺利。等挖机挖到山坡,挖着挖着,黄土堆里突然显现出了一个洞。

  挖机师傅吓了一跳,鼓起勇气朝里看了看,发现好像是个墓,当时就报了警。

  昨天,记者现场观察了下,从山坡断面来看,洞口大约离地高度有四五十米,很难靠近。庆幸的是,一个工人曾经靠近过,他给记者看了一组古墓内拍摄的照片。

  这是个拱形的墓,宽度可以站2个人,高大约一米五左右。因为受到了挖机的撞击,墓室地面的砖头一一翘起,没有可以站立的地方,而顶部的砖也有一些掉落。

  工人说,整个墓室都用青砖相砌,不用任何粘合材料浑然一体,砖块之间几无缝隙,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最特别的是,墓砖端部遍布的兽面纹很是精致,工整美观。

  但奇怪的是,墓正中心的墙壁上,仅留下一个人形的痕迹,而墙上的器物消失了,“墓难道被盗过?”。

  这个墓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墓主人是谁?

  专家判断这是座六朝古墓

  已有1600年历史

  昨天,记者拿着墓的照片,给宁波文保业界的专家看。

  “从墓的样式及兽面纹来判断,这座古墓应该是一座六朝古墓。这座古墓的样式和2008年姚墅村东南钱家坟山发现的‘永安七年’墓很相似,大小也接近。根据砖的兽面纹来看,应该是两晋时期的,年代大约距今有1600年左右。”

  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古墓内能发现纪年砖,就能知道确切的造墓时间。

  “这种墓葬,应该属于贵族所有。普通老百姓,墓穴不可能那么考究,一般都是就地填埋为多。这也体现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墓顶为当时流行的券顶形式,建筑有一定难度,历经一千六百多年不坍台,足见当时工匠水平了得”。

  不过墓主人的身份,仍然是个谜。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座六朝古墓,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而考古部门也正在紧急处理。因为是在公路边发现的墓葬,后续是抢救性发掘,还是回填保护,目前相关部门还在考虑。

  虽然古墓疑云还没解开,不过在姚墅村一带,记者了解到,一直存在有遗失的六朝文化。

  当地的文史爱好者陈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2月,姚墅村的东南钱家坟山南坡出土六朝墓为砖室券顶墓,仅残余墓室后半部,墓室残长4.25、内宽1.6米、高1.9米,部分墓砖侧面见有“永安七年杨□□”铭文,永安七年为公元264年。(北仑文博2012年第2期有记载)

  而在五年后,2013年3月,在姚墅村北的陈家湾鸡窠山(凤凰山)发现两晋时期墓葬四座,分别发现纪年砖为太康八年(公元287),太熙元年(公元290),太安三年(公元304)宁康三年(公元375),泰元元年(公元376),在泰元元年的砖上还带有“晋故都尉”的铭文。(北仑文博2013年第2期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村子的位置,离汉代鄮县县治(在今鄞州区宝幢边上的同岙)很近,而墓地的出现,一般都是人口的聚集地。”陈先生说,六朝古墓频现姚墅,说明当时,这里是很繁华的区域,达官显贵也住在这里。

  本报记者 邹洪珊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陕西唐昭陵陪葬墓区首现双层覆莲石座 莲瓣宽阔
·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纺织物(图)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现中国最早人工种茶遗存
·余姚田螺山遗址现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遗存(组图)
·北京通州发现疑似古代墓葬群 坑内白骨依稀可见
·“东方人类故乡”的考古学家(图)
·真实的考古学:不主动"挖墓" 以人工挖掘为主(图)
·志愿者参加公众考古活动 发现1万年前玉质石斧(图)
·北京通州空地藏明清古墓 正进行挖掘工作(图)
·陕西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鳄鱼骨板(图)
·考古人员未见过尸蹩"粽子" 发掘古墓最害怕垮塌(图)
·3000年前北京已有排水系统 陶制水管头尾套接(组图)
·甘肃漳县境内发现春秋战国戎人墓地
·山西陶寺遗址将华夏文明史提前300年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