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陕西唐昭陵陪葬墓区首现双层覆莲石座 莲瓣宽阔
华夏经纬网   2015-07-03 10:40:27   
字号:

   陕西省礼泉县田野文物保护大队日前从唐昭陵一处无名陪葬墓附近发现一座罕见莲花石座。经专家初步鉴定,此次发现的石雕莲花座,覆莲部分为双层覆莲且莲瓣宽阔莲子饱满,在唐昭陵考古发现史上属于首例。

  据了解,这座石雕莲花座呈灰白色,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通高56厘米、边长78厘米,榫眼方形,边长26.5厘米、深25厘米。石座上圆下方,上为覆盆状,最大直径76厘米,顶部直径约56厘米,为双重(上下两层)覆莲形,从保存较好的底层莲瓣看,为12瓣双子莲,莲子饱满,美感十足;上层残损严重,但从残痕仔细观察上层与下层莲瓣排列上下一致,只是形体稍小。下为边长78厘米 26厘米的方形平台。

  唐昭陵博物馆馆长李浪涛认为,此次发现的石雕莲花座,覆莲部分为双层覆莲且莲瓣宽阔莲子饱满,一改以往已知的唐陵莲花座为单层覆莲且平浅的风格,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一定的观赏性。

  唐昭陵陪葬墓此前发现的石柱座几乎都为素面无纹的方形,如长乐公主墓、新城长公主墓、韦贵妃墓及带有题记的“蒋王妃元氏墓石柱”均是;而唐乾陵及陪葬墓永泰公主墓、恭陵、桥陵等石柱为莲花座;唐的泰陵、建陵、端陵的石柱等为上圆下方素面无纹。可见,石雕莲花座石柱在其他唐陵多见,而在昭陵陵园则十分罕见。

  根据墓葬神道石刻分布排列,石柱在最前方离封土最远,石人距离封土最近的惯例分析,新发现的莲花座应是石柱座的可能性最大,但仍不排除石人座的可能性。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纺织物(图)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现中国最早人工种茶遗存
·余姚田螺山遗址现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遗存(组图)
·北京通州发现疑似古代墓葬群 坑内白骨依稀可见
·“东方人类故乡”的考古学家(图)
·真实的考古学:不主动"挖墓" 以人工挖掘为主(图)
·志愿者参加公众考古活动 发现1万年前玉质石斧(图)
·北京通州空地藏明清古墓 正进行挖掘工作(图)
·陕西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鳄鱼骨板(图)
·考古人员未见过尸蹩"粽子" 发掘古墓最害怕垮塌(图)
·3000年前北京已有排水系统 陶制水管头尾套接(组图)
·甘肃漳县境内发现春秋战国戎人墓地
·山西陶寺遗址将华夏文明史提前300年
·兵马俑2号坑或出土蓝脸俑 外国兵面世几率小(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