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发现中国最早人工种茶遗存
华夏经纬网   2015-07-02 15:45:16   
字号:

    本报记者 王晨辉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这是记者昨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昨联合在杭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这项考古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认为的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早在1973年就发现原始茶遗物

  1973年,在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一些堆积在古村落干栏式房屋附近的樟科植物叶片,并被认定为原始茶遗物。这在当时曾震撼了考古界、史学界和茶学界。

  2004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与河姆渡遗址相距很近的田螺山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位于干栏式木结构房屋附近的两大片原生于土层中的密集树根根块,且其中一片的周围明显有人工开挖的浅土坑,并伴随一些碎陶片。

  随后,有关专家对这一特殊迹象引起重视,并着手进行多方面的科学分析和鉴定。其中,一起参与田螺山遗址合作研究的日本东北大学植物学教授铃木三男和金泽大学考古学教授中村慎一等,对出土后保存的疑似茶树根进行木材显微切片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树根均为山茶属的同种植物。

  这批树根芯部无髓,年轮的方向变化显著,年轮界限不明显,导管和纤维的细胞壁很薄,纤维直径及放射组织细胞较大。这些特征首先表明,出土的这批标本确为根部木材,并认为这些树根的显微结构与栽培茶树一致,可以初定为茶树。

  考古人员为妥善保存这些树根,按通常方式,将树根浸于清水中,其间多次换水浸泡。2008年12月,部分树根和浸泡树根的水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化学检测,鉴定是否含有茶树特征性成分茶氨酸。经色谱检测,树根和水液虽然多次换水浸泡,但都检出有茶氨酸。

  检测断定田螺山出土的古树根是茶树根

  根据以往的茶学研究,除茶树外,茶树的近缘植物茶梅中,也含有微量茶氨酸。为进一步验证田螺山出土的这批树根是否属于其他山茶属植物,有关专家于2009年10月26日在遗址附近挖取了茶树及近缘植物红山茶、油茶、茶梅、山茶根样本; 2011年5月12日在考古现场提取了出土树根样本,同时在田螺山遗址周围再次挖取活体茶树、山茶、油茶和茶梅树根,送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色谱检测。

  经测定结果可以断定,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些古树根是茶树根。

  针对以上综合分析和鉴定结果,今年3月1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杭召开“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论证会”。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考古学和茶学研究专家关于田螺山遗址出土山茶属树根遗存的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方法和结论进行充分论证。

  专家组认为,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三批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历史。

  由此可见,田螺山遗址的茶树根的考古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认为的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也就是说,在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种植茶树。余姚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余姚田螺山遗址现6000年前人工种植茶树遗存(组图)
·北京通州发现疑似古代墓葬群 坑内白骨依稀可见
·“东方人类故乡”的考古学家(图)
·真实的考古学:不主动"挖墓" 以人工挖掘为主(图)
·志愿者参加公众考古活动 发现1万年前玉质石斧(图)
·北京通州空地藏明清古墓 正进行挖掘工作(图)
·陕西石峁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鳄鱼骨板(图)
·考古人员未见过尸蹩"粽子" 发掘古墓最害怕垮塌(图)
·3000年前北京已有排水系统 陶制水管头尾套接(组图)
·甘肃漳县境内发现春秋战国戎人墓地
·山西陶寺遗址将华夏文明史提前300年
·兵马俑2号坑或出土蓝脸俑 外国兵面世几率小(图)
·内蒙古大兴安岭发现回鹘蒙文彩绘岩画
·陕西石峁遗址发现祭坛遗迹 三面石墙围成方形区域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