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盗墓笔记》遭公安专业吐槽:没油车无法点爆(组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8 14:06:08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这坐姿看不出吴邪(左)手臂受伤。

    网络剧《盗墓笔记》近日播出,首播单集播放量一天内即破亿,剧中主角李易峰苦口婆心劝说“文物交给国家”的情节,让网友大呼“《盗墓笔记》变成了《护宝笔记》”。 昨天,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发布“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打开《盗墓笔记》季播剧”,瞬间笑翻网友。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张楠 综合重庆晚报、央视新闻微信等

  不吐不快

  “热剧《盗墓笔记》,给2.7分不算少了!”跟原著比起来,网络剧《盗墓笔记》的剧情和人物设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让小说迷们很失望,网评只有2.7分。 就连原作者“南派三叔”也有些无语,他在微博上发出“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

  槽点一:人物设定混乱

  吴邪从“盗墓贼”变“文物保护人士”

  小说版:专业技能不行但具有建筑方面基础知识的古董店小老板,属于有大学学历的业余盗墓人士。

  电视剧版:德国留学生,为保护文物而展开探险,口头禅是“文物交给国家”。

  张起灵的右眼永远看不见……

  小说版:“闷油瓶”张起灵拥有超强驱虫血液,能易容至无人发觉。

  电视剧版:因出场惊悚(从悬崖下飞出)和发型独特(永远看不见右眼)而被诟病。

  槽点二:无视交通规则

  飙车也要上牌啊好不好

  @江宁公安在线: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二轮摩托车上路也必须悬挂机动车号牌。好人都上牌了,坏人了不起啊?

  玩命先系安全带对不对

  @江宁公安在线:无论好人坏人,正副驾驶前后座位,请务必系好安全带。

  槽点三:科学知识匮乏

  中枪还耍酷,你是兰博?

  @江宁公安在线:万不可中枪后还继续摆酷,唯有关公和兰博大概可以在中枪后还能做出这个动作吧。

  没有油的车,也能点爆?

  @江宁公安在线:广大车主并不担心没油的车会爆炸。藏蒙两族常用的燃油灯在开阔条件下直接点燃也不会引起爆炸。

  槽点四:文物以假乱真

  交给国家的文物,是个假货……

  @江宁公安在线:觉悟很高为你点赞!然后祖国可能确实不太需要这个牛头……现代仿制品,做旧明显,没有收藏价值……我知道不是完全同款,可见剧组还是下了点功夫的。

  ■编剧声音

  “看完片我给搭档电话,快搬家吧”

  前天,《盗墓笔记》的两位编剧白一骢和彭阗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先导片拍摄的意义在哪里?

  编剧:让原小说中“主动下墓”变成“被动下墓”。

  记者:为什么要一直强调“文物一定要交给国家”?

  编剧:盗墓犯法。

  记者:网友吐槽特效很渣,你们怎么看?

  编剧:确实很渣。

  记者:成片出来后你们有看吗?

  编剧:崩溃了,真的。我给另外一个编剧打电话,让他赶快搬家。

  正说“下斗”

 

责任编辑:李然

共2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象牙权杖背后的良渚文明
·奇和洞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漳平举办
·山西陶寺发现世界上最古老观象台
·陕西神木石峁祭坛遗址开始发掘 距今已4000多年
·圆明园考古向公众开放 洛阳铲等专业工具亮相
·三星堆古城怎么毁灭的?专家猜测毁于洪水或地震(图)
·四川三星堆发现疑似古城墙遗址(图)
·圆明园西洋楼成为北京首个公众考古场所
·崖壁上藏神秘两室一厅石洞 或为明代躲避战乱所建
·广州发掘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 有蚝壳水沟(图)
·广州公布2014年考古五大发现(图)
·汨罗战国古墓出土罕见陶制彩绘镇墓兽 距今2千年(图)
·圆明园西洋楼开放 专家:反对原址"复制"圆明园(图)
·重庆主城首现南宋古城墙:长140米 条石规整排列(组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