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山西陶寺发现世界上最古老观象台
华夏经纬网   2015-06-17 16:23:56   
字号:

    经中国多位专家考证,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的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比英国的“巨石阵”早400多年。

  记者15日从山西省文物局了解到,日前中国文博界专家在山西临汾举办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上对“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一观点形成共识,并发布陶寺观象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的消息。

  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副教授武家璧认为,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以及陶寺古城的发现,较早地透露出“日出东隅”的思想观念,这一观念甚至可能追溯至更早的仰韶时代,使民众在精神文化层面,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起源有了更多的认识。

  200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遗址发现一个大型圆体夯土建筑,确定为观象祭祀台。整个建筑遗迹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陶寺观象台总计12道观测缝,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的缝中线日切。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至2005年12月22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进行了两年的实地模拟观测,初步了解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

  2005年10月22日至24日,“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等6家单位的13位知名天文学家,基本肯定了陶寺观象台的天文观测功能。英国《自然》杂志2005年11月10日和德国《AstronimieHeute》杂志于2006年1—2月期刊登了陶寺发观中国最早观象台的消息。

  2009年6月21日,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科院自然史所、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专家实地验证,陶寺遗址还发现利用“圭、表”测日影的天文观测系统。陶寺观象台的发现,不仅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学史的探索起到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而且证实了《尚书·尧典》中有关天文学的真实知识背景确实可以上溯到距今4000年前。

  据《尚书·尧典》记载,尧帝时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而天文历法被认为是政权的某种象征。在举行禅让典礼时,尧帝要把天文仪器亲自授给舜帝:“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尚书·尧典》)。陶寺观象台表明,《尚书·尧典》中所谓“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有事实依据的,反映了中国史前天文学在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同时还说明陶寺历法成为王权的一部分,观象台是都城必备的建筑要件。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7公里处,总面积280万平方米。1988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正式启动,陶寺遗址被确定为子课题“聚落反映社会结构”的专题。1978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陶寺遗址进行了30年的考古探索,获得了重大发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陕西神木石峁祭坛遗址开始发掘 距今已4000多年
·圆明园考古向公众开放 洛阳铲等专业工具亮相
·三星堆古城怎么毁灭的?专家猜测毁于洪水或地震(图)
·四川三星堆发现疑似古城墙遗址(图)
·圆明园西洋楼成为北京首个公众考古场所
·崖壁上藏神秘两室一厅石洞 或为明代躲避战乱所建
·广州发掘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 有蚝壳水沟(图)
·广州公布2014年考古五大发现(图)
·汨罗战国古墓出土罕见陶制彩绘镇墓兽 距今2千年(图)
·圆明园西洋楼开放 专家:反对原址"复制"圆明园(图)
·重庆主城首现南宋古城墙:长140米 条石规整排列(组图)
·广州汉唐墓葬现一对王武私印信印 出土文物302件(组图)
·专家确认:中国大兴安岭地区发现旧石器时代岩画
·河北工地挖出明将军墓碑 村子历史提前199年(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