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河北工地挖出明将军墓碑 村子历史提前199年(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1 14:01:08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拓下来的碑文。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通讯员 宋铎 摄

  □本报记者 李兵

  一提起石家庄早年间的富裕村庄,老人们就会脱口而出“金谈固、银白佛、玉石高家营、玛瑙丁家庄”这句话。作为村民不过千余人的丁家庄来说,有380年的历史。但在最近,随着对一块去年出土墓碑碑文的解读,则将这个村子历史提前了199年。

  建筑工地挖出将军墓碑

  去年11月25日,正定县丁家庄村的一处工地,施工人员挖出了一通石碑。

  “明故指挥使丁公墓志铭。”当众人看到石碑上的字时,不禁有些兴奋。工地位于丁家庄村村东,村里八成村民都姓丁,尤其是看到“指挥使”字样时,对历史有些研究的人当场表示,“这可是武将正三品的官职啊!”

  随后,丁家庄村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立刻将情况上报到正定县文保部门。经过沟通,石碑被放在村委会院内,由专人看管。

  村民半年时间研究碑文

  丁兰坪,丁家庄村村民,今年53岁,目前在正定县公安局工作。对于丁家庄村的历史,丁兰坪有一定研究。得知村里挖出了指挥使的墓碑后,丁兰坪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当发现该墓志铭上写的墓主人是丁祥时,丁兰坪心中一阵激动。因为,在丁家庄村的历史中,县志上曾有极短的关于丁祥的记载。

  随后的时间里,丁兰坪找来拓片专家,将整个碑文拓了下来,并和同在县公安局工作的村民张军发一同开始研究碑文的内容。

  查找县志村志、咨询历史专家、对碑文的每个字进行推敲……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将碑文内容了解清楚,丁兰坪和张军发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碑文的研究上。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两个人最终基本弄清楚了碑文中每个字的意思,也对其历史价值有了初步的推断。

  村子历史提前了199年

  昨日上午,丁兰坪在他的办公室对记者说,墓志铭上记载的是明代昭勇将军、指挥使丁祥的一生。公元1364年,丁祥生于安徽滁州,为明代武将,曾跟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房宽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公元1403年,丁祥任真定卫指挥使。公元1409年,丁祥病故,葬于“真定城东临济之原”。公元1431年,丁祥的墓迁至“猪河之原”,与夫人合葬。

  在这篇由时任直隶真定府真定县儒学训导朱韶薰撰写、时任直隶真定府知府张志广篆额、通判叶顺宗书丹的碑文中,总结了丁祥的一生,碑文中用了“好爽豁达”“威武兼济”“攻坚必取”“守固必完”“临危不惧”等大量赞美之词。

  在采访中,丁兰坪拿出了由他参与编纂的、出版于2011年的《记忆丁家庄》一书,其中提到,丁氏祖先是于公元1630年由山东迁徙至此,随后形成村落。这段关于丁家庄村有380年历史的讲述,已经是多年查证的结果。

  “但是现在有了丁祥的碑文,丁家庄村的历史可就不止这些年了。”丁兰坪称,通过碑文中对丁祥的记载,丁家庄村应该在丁祥与夫人合葬后,也就是公元1431年就开始出现了。丁祥墓碑的发现,把丁家庄村的历史提前了199年!

  期盼更多专家提供帮助

  昨日11时许,记者在丁家庄社区委员会见到了丁祥的墓碑。墓碑高约2米,宽约0.8米,碑文800余字。

  据社区党组书记丁健介绍,随着村子的改造,目前村民大都迁移到附近居住。等到周边建设完毕回迁时,他们将为墓碑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安放,“我们很重视曾经的历史,这可是丁家人的根啊。”

  “目前无论是县里还是市里,在历史上关于明代的历史资料都非常少。”丁兰坪说,正定县县志中只提到,丁祥的后代有六代人享受了指挥使的待遇,而且都生活在正定。因此,目前墓碑将村子的历史向前推了199年,就得更加详细地考证这期间的史料。关于墓碑的研究,丁健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参与进来,帮助他们探索研究明代历史,让即将建立新社区的丁家庄村拥有更加丰满精彩的历史记载。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10名农民工获授"考古技工"(图)
·广州挖出三艘清代木船 或为官府巡逻缉捕船(图)
·广州发现保存最好的宋代城墙 现"番禺"字样墙砖(组图)
·"秦俑之父"袁仲一:当地人曾把陶俑当怪物打碎
·河北武邑惊现古墓 文物部门称仿木结构特点明显系北宋时期(组图)
·先秦、两汉遗址220处现身广州流溪河上游(图)
·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元青花高足杯碎片 系皇家物品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文物出水 专家指德化窑成主角
·中国古植物专家发现最早典型花朵 化石出产于辽宁
·西安新公布墓志显示:武则天诸葛亮沾亲带故(图)
·天津宝坻发掘明代墓碑 填补芮氏家族空白
·巫山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巫山人历史提前36万年
·巫山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巫山人历史提前36万年(图)
·30吨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出土 距今300多年(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