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先秦、两汉遗址220处现身广州流溪河上游(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09 08:39:54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穗文考

  作为2014广州五大考古发现之二,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收获,昨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广州日报》通报了有关地区考古的最新成果。

  三个镇有逾260处遗址

  吕田、良口、温泉三镇新发现各期遗址共计逾260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共计220处。

  据介绍,截至2015年2月13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完成流溪河上游三镇的田野调查工作,足迹覆盖3个镇、73个行政村(社区),调查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在流溪河上游吕田、良口、温泉3镇共计新发现各期遗址逾260处,其中先秦、两汉时期遗址220处,极大丰富了该地区早期遗址的数量。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其他时期的墓葬、窑址,以及古建筑和碑刻、摩崖石刻等遗存。

  年度最重要考古发现出炉

  包括: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

  记者了解到,2014年,广州市配合基本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135个,完成考古调查约521万平方米,勘探近180万平方米,发掘古遗址3450平方米,清理先秦至明代古墓葬7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标本近2000件。其中,市一大道宋明城墙遗址,流溪河上游先秦、两汉遗址群,恒福路汉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汉北宋河岸遗存成为2014年度广州最重要的5项考古发现。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从化区博物馆等单位组建联合考古调查队,在流溪河从化流域进行文物资源考古调查,取得了突破性收获。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本次调查取得的巨大成果,指出“遗址分布的密集程度超出以往对该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极大丰富了珠三角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资料。”

  尽快整理资料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教授赵辉,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斌、邓宏文、尚杰、李岩,广东省博物馆魏峻,中山大学姚崇新、金志伟等专家学者,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专家们建议,对重要遗址进行复查、试掘和勘探,以确认遗址的性质、面积、文化层堆积情况等,尽快开展调查资料的整理、报告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并形成系统的、未来保护工作的意见。

  分成三个时期

  专家介绍,经初步整理分析,这批先秦、两汉遗址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以绳纹、曲折纹等印纹陶为特征,夹砂灰陶为主,陶质坚硬,少量夹砂灰、黄软陶,可辨器形以圈足壶、罐为主。该时期遗存主要分布于吕田盆地、安山盆地、鸭洞河河谷、石岭少沙盆地、桃园盆地以及偏远山区。

  二是春秋至战国早中期,以夔纹陶、重菱形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该时期遗存仅见于灌村盆地。

  三是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以米字纹、方格纹陶片为特征,泥质或夹细砂硬陶为主,多见于吕田盆地、灌村盆地。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元青花高足杯碎片 系皇家物品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文物出水 专家指德化窑成主角
·中国古植物专家发现最早典型花朵 化石出产于辽宁
·西安新公布墓志显示:武则天诸葛亮沾亲带故(图)
·天津宝坻发掘明代墓碑 填补芮氏家族空白
·巫山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巫山人历史提前36万年
·巫山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巫山人历史提前36万年(图)
·30吨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出土 距今300多年(图)
·1.2万年前人类从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后骨骼变轻
·西沙已发现120处沉船遗址 清代沉船出水37件文物
·30吨汉白玉"王八驮石碑"出土 距今300多年(图)
·咸阳工地发现汉代墓葬 竟用挖掘机考古(图)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完成四项考古内容
·栖霞南朝陵墓确认为梁昭明太子墓 曾编"昭明文选"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