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千年陶井重见 沈家山藏“老扬州”遗迹
华夏经纬网   2009-10-10 08:31:08   
字号:

  扬州网讯 (记者 周莹) 沈家山原是古扬州城的郊区,“老扬州人”曾经生活在这里。昨天,两座陶井出土再次佐证了这个论断。

  千年陶井重见天日

  千年前的某天,广陵古城的郊区,一口新的陶井铸造成功,被放到新打好的古井中。这口古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人口的迁徙,这口古井被废弃了。

  2009年10月9日,考古人员在沈家山墓葬群进行考古的时候,突然挖掘机碰到一块土非常松软,考古人员拿着洛阳铲一探,探上了一铲黑泥。是古墓葬?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一口厚约3厘米、直径80厘米的汉代陶井出现在考古人员的面前。千年的古井在历经了历史的尘封后,再次得以重见天日。

  记者注意到,该陶井圈腰部略大,上部和下部略小,呈弧状。陶圈外壁有粗细绳纹,内壁为素面,通体颜色为灰色。在陶井壁上,还有四个相互对称的圆孔。专家表示,根据出土的情况,初步可以判定该陶井的年代在六朝以前。在该井的东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口陶井,不过直径比该井小一点。目前两口陶井都在清理中。

  沈家山下藏有古遗迹

  沈家山为何屡现古代扬州人生活需要的陶井?原来在历史上,沈家山曾经是扬州城外的郊区。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所长告诉记者,在汉代,沈家山一带位于广陵古城的边缘,因此有古代扬州人在这里生活,同时连续出土了两座陶井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在汉代前后至唐代早期。

  在沈家山墓葬群的发掘中,不断出土的汉代瓦当、古陶井以及一些汉带早期的陶片,也为专家和史料的说法提供了物证。

  “监造城砖”给沈家山再添神秘

  昨天,挖掘机正在工地上挖掘,突然一块城砖出现在考古队员面前。墓地怎么会有城砖,是城墙上的还是古代人用城墙砖修墓?

  在历史上,城砖上通常标有年代、季节,有时也会有窑户和工匠的名字,这些都是城砖的“墓志铭”。昨天出土的城砖,整块砖头呈现出一种不规则形状,应该是在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城砖上,可以清晰辨认出“运、监造”等字样,包括难以辨认的几个字,整块城砖上共有6个字。

  这块烧坏的城砖应该没有砌在城墙上,那么这块城砖为什么被丢到墓地中来?难道沈家山附近还有城砖烧制的场所?这些都让这块城砖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来源:扬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