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沈家山考古新发现 汉代扬州人就住上大瓦房
华夏经纬网   2009-10-09 09:44:59   
字号:

 

  昨天,考古队员继续对沈家山几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当天发掘清理的几座古墓,并没有出土价值很高的物品。不过,上午考古队员却在建筑工地上意外发现了几块汉代瓦当和三个形制很特别的陶器。

  形似小盆神秘陶器现身

  昨天的沈家山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一个泥土堆上取土,考古人员在一旁观察有无古墓遗痕。突然挖掘机被考古人员喊停,在一堆泥土中,有一片外形不起眼的小陶器碎片散落在泥土中。经清理,三件破损的陶器出土,两件红色,一件灰色。三件陶器外壁非常光滑,没有花纹,看起来很普通。器皿呈现出圆弧状,就好像一个小盆。

  “是陶罐、陶壶还是罕见的战国陶器?”周围的市民纷纷议论。专家看着面前的三件陶器也犯了难,看起来应该年代比较久远。但沈家山汉墓挖掘中,并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器皿,这些神秘器皿究竟是哪个朝代、干什么用的一时还难以判断。而它的名字更是让专家难以判断。专家表示,这三件陶制器皿可能来自更早的年代,在沈家山考古发掘中首次出现,具体的名字需要通过比对后,才能判断出来。

  意外发现汉代瓦当

  在挖掘现场,一块灰色瓦当也被挖到,虽残缺得只剩下一半,但仍可看出该瓦当制作很精美。瓦当呈圆形,中间饰以分格形网纹,四周则为云纹。据了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秦砖汉瓦”,瓦当上的花纹显示,这是典型的汉代网格云纹瓦当。所谓瓦当,就是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俗称“筒瓦头”或“瓦头”。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有各种纹饰,为精致的艺术品。经测量,该瓦当直径达16厘米,应该算是比较大的瓦当。随后,考古人员又在散落的泥土中发现了几块同样的瓦当。

  这些瓦当究竟来自于哪里,按说作为汉代建筑材料的瓦当,理应在遗址中出现,应该不会跑到墓穴之中。专家分析,这里在汉代可能有建筑,这些建筑或是人们用来居住的,也有可能是祭祀用的享殿。这些瓦当直径达16厘米,说明当时的扬州人已经住上了宽敞的大瓦房。记者 阿龙 文/图

来源:扬州网--扬州时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