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考古发现
"南海二号"本周六开始打捞 将更名为"南澳一号"
华夏经纬网   2009-09-24 08:29:36   
字号:

    广东省南澳县云澳海域发现大批古瓷和一艘千年古沉船。2007年,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将沉船命名为“南海二号”。图为有关专家对发掘的古磁进行鉴定。 中新社发 李瑞丹 摄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消息,记者近日得到消息,“南海二号”将于本月26日开始打捞,并将更名为“南澳一号”。据了解,因“南澳一号”沉船海域水底是沙,能见度高,此次打捞方案与“南海一号”不同,将采用传统的水下考古方式,先将沉船上的瓷器打捞出水。至于沉船,则将视天气以及水下情况再定打捞方案,此次打捞将控制在三个月内完成。目前,打捞船已在驶往汕头南澳途中。

  专家推断沉船藏宝逾万件

  报道称,2007年5月,汕头市南澳县公安边防大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民警在汕头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俗称“三点金”)之间的海域发现了一艘明代古沉船,据考古专家推断,船上有文物上万件。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的初步鉴定,该批文物跨越宋、元、明三个朝代,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风格古朴,不少是喇叭口的青花大碗。出水的139件古代瓷陶器中有10件可定为馆藏国家三级文物,该批瓷器主要产自粤东的民窑,有少量出产于福建漳州、江西景德镇,该艘沉船后被命名为“南海二号”。

  南澳为“海上丝路”要冲

  汕头南澳岛地处闽、粤、台三省海面交叉点,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海上交通十分方便,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各国,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南越过南海,直达爪哇、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南澳海域不单为国人南船北上或北船南下必经之中转站,更为外国船舶来华于粤海入闽海,或闽海入粤海之门户,“为诸夷贡道所必经”。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

  南澳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唐宋以来,中国海上贸易日益兴盛,输出物资以丝绸、陶瓷为主,所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作“陶瓷之路”。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南海二号”的发现证明了汕头南澳海域在明代已是中外舶商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或叫陶瓷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是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江雨馨)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