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遍山西 | 寻根山西 | 晋商探秘 | 三晋风情 | 投资之窗 | 博客 /
当前位置:走遍山西 - 游客随笔
推开常家庄园的三重门——遥望一个儒商家族的背影

常氏宗祠

    纵横天下的晋商大户,随着历史的变迁,已不复昔日风采,但遗留在三晋大地的一座座大院深宅,还诉说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与昔日的辉煌。

  不知山西还有多少豪宅大院,以前是乔家大院与“大红灯笼”一同高高挑起,现在常家庄园又跨出《白银谷》,现入眼帘。

  俗语有云,“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的常家庄园,即使加上现已修复的12万平方米宅第园林,也只占原来规模的四分之一,相较著名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还是大了许多。但就这些,也足以窥视昔日坐落在晋中榆次常家大宅的气概。

  让我们推开常家庄园重重叠嶂的三重大门,体味一个大院的盛世凄凉,悲欢离合。

  第一重 庄园的似水年华

  出发前方知,常家庄园的兴盛,与晋商开拓通往欧洲的“茶叶之路”有着莫大的关联。山西榆次常家是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常家先祖抱着逐利四海之气概,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长期的茶叶贸易,使常家获得了巨额利润,也使得能够有大建豪宅并在200年间不断完善的财力。

  四月春色正暖,无心端详榆次老城的风韵,清晨直奔庄园。离常家庄园还有一段距离,就已看到城池般的巨大庄园伫立眼前,庄园居然有雄伟的堡门。常家纵横四海、财取天下的豪迈气势竟是如斯,王公相府也莫过于此。

  过二丈五尺宽石拱桥,穿七丈二尺高堡门,入门就能看到望不到尽头的长街,有600多米,两边灰色的宅院鳞次栉比。每院、每宅自有风韵,一砖、一瓦都透露着细致和富贵,对生活的考究和执著。

  庄园建造时,主人希望实现“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的恬静。可年华似水,宁静虽在,宅院依旧,但当年的喧闹早已逝去,整个院落散发着孤寂的味道。 

  站在街头遥想,假若时光倒流,在这古代的都市里,不知藏着多少的悲欢离合。

  第二重 商人宅邸的儒雅

  与其他晋商家族不同,常家之所以能绵延200年长盛不衰,人才辈出,在于一直抱着“儒教传家”的思想,在家道小康之后,就注重教育、兴学育人。成为清代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游走庄园,重新修复的建筑处处弥漫了豪贾的阔绰和儒商的气度。每个堂院布局舒展大方,尊卑有序,处处体现着儒家不可逾越的方正规矩。

  这里有中国民居最大的家族祠堂、影壁;设计精巧的戏楼;飞檐斗拱的牌楼,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粗犷的山西民居揉捏了些许的妩媚和秀丽。俨然间,自己能体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和脱俗。

  最重要的是,墨香四溢的书院,终于将常家这个商贾世家转变成为亦儒亦商的儒商大宗。以前常家家办私塾多达17座,几乎每支都有书房或书院。难能可贵的是,常家施行了一条“学而优则贾”的方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诗书、识礼义的家族人才。

  在常家寻觅瀚墨书香是一种享受,私家书院“石芸轩”,“听雨轩法帖”,收集了唐到清中叶50多位书法家的作品;“石芸轩法贴”,有从夏禹到清宣统44个帝后的墨迹。

  第三重 乐山乐水的园林

  常家庄园有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静园。而经常游走于江南与大漠之间的主人,决定了静园的风格融会了北方的质朴和南派的精致。

  走近静园,一湾清水、一座楼台、一条条曲折连廊被绿藤环绕,数点小桥、亭榭点缀,正巧静园的杏林杏花满园,好一幅写意的江南风景。

  静园门前的八卦影壁,取意“耄耋”的砖雕小猫扑蝶图静静地看着时光流逝,同伴戏言:“如此春色,园子肯定发生过黛玉和宝玉的故事。” 

  而静园还有一个别致的小院,散布着108只形态表情完全不同的石雕的狮子,历史最远的石狮要追溯到唐代,听当地人说这108头狮子代表着人的108种烦恼,其中有一头是班禅开过光的,所以引来无数人触摸,希望沾点灵气。

发表感言
 
·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央统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宣传片-飞越山西
·话剧立秋2
·话剧立秋1
·话剧立秋4
·2013晋剧院
·感怀于成龙
·京城有个"都一处"
·到"山西大院"看什
·山西"地窨院"正在
·山西面食甲天下
·研究"女书"第一人
·武乡 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印象汾河
·追溯迁徙者的记忆 探寻华夏子孙的故乡
·名邑名城出名将--朔州
·雄关漫步说边防--宁武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明秀寺
·永祚寺
·侯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聚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浩谊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山西金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山西海锐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台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山西的点点滴滴
·根在山西 情系故土
·远隆人情注芮城
·海峡飞鸿叙真情
·看了《寿阳家》就像回了家
·台商李永丰:在晋中投资很快乐
 
友情
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