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遍山西 | 寻根山西 | 晋商探秘 | 三晋风情 | 投资之窗 | 博客 /
当前位置:走遍山西 - 平遥古城
县衙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其中十王庙、洪善驿、马王庙正在复修,尚未对外开放)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 古衙之最。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

  衙门东侧置一大鼓,为“登闻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县立即升堂审问,若事情细微,即行刑讯,以肃法堂,可见,当时击鼓鸣冤也是要担风险的。那么请看大门外的对联: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这副对联告诉百姓要体谅知县的为官不易,无事莫登三宝殿,也警告百姓进这门要慎之又慎,一个不留神,赔了夫人又折兵,吃亏的是自己,所以,衙门还是少进为妙。

  在衙门对面有一道砖砌照壁,是根据汉族道教习俗修建的,主要用于避邪。照壁北面绘一巨形怪兽----“ ”,形似麒麟,四体生火,周围是宝,但它生性贪婪,不知满足,大张血口,欲吞日月,吞日不成,葬身悬崖大海之中。这画是告诫知县当引以为诫,不要贪赃枉法。

  穿过大门,就进入县衙的第一进院落,可看到东西各有窑洞六间,取六六大顺之意,这就是赋役房,为明万历年间的建筑,是收取赋税钱粮的场所。

  眼前这道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才会打开。在中国,封建礼制讲究东尊西卑,故两侧角门,东角门称“人门”,供知县平常出入,西角门称“鬼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

  进入仪门,到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六房”,六房对称设置,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六檩硬山前廊式。“吏”“户”“礼”居东,“兵”“刑”“工”居西。吏房主管全县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人事局”;户房主管全县征粮纳税,赈灾放粮等,相当于现在的“粮食局”;礼房管儒学、教育、庆典、祭祀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兵房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兵卒,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刑房主管全县的民刑事案件,包括了现在的“公、检、法”三个单位的职能;工房管全县蚕桑、兴修水利等,相当于现在的“建设局”。古代县衙编制只有一百二十五个人,管理了全县所有事务,机构是非常精简的。

  咱们从这边到县衙西侧线的牢狱参观。牢狱的占地面积在清朝达到1700平方米,有“重狱”、“轻狱”、“女狱”、“狱神庙”、“子孙房”,但大部分没有开发出来,只开发出一小部分。首先看到的是牢头办公的场所,里外套间,相当于现在监狱长的办公室。这个是狱神庙,狱神是皋陶,尧舜时代的刑官,是他发明监狱的,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犯人狱吏都来拜祭他。这边是轻狱,可看到轻狱是仿窑洞建筑,冬暖夏凉,并且有炕有火,条件是相当不错的。最后是一间重刑牢房,首先看不到窗户,里边没炕,一关门就暗无天日了,并且墙壁也特别厚,有普通牢房的两倍来厚。

  各位看到,前面的这块场地是遗址,原来的房子给破坏掉了,是快班房的房址。衙役分为三班衙役,指快班、壮班、皂班。快班,也就是捕快,专管民、刑案件,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壮班,在当时管征粮纳税,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皂班,在升堂时旁边站立的衙役,专管打板子。

  前面屋顶上使用琉璃饰品的是十王庙,现在还没有开放。琉璃始于东汉,在隋唐时,是奢侈的陪葬品,只能在皇宫和庙宇里使用,最有名的是河南洛阳的唐三彩,而在明朝时,平遥烧制琉璃的技术也是不错的。待会儿咱们参观知县办公、住宿的地方是没有使用琉璃瓦的。

  这是洪善驿,在当时是招待来往的下级官员来住宿的,是招待所的性质。

  现在咱们来到的地方是督捕厅。1644年,清军入关,在十七省设置督捕厅,主管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人之事,隶属兵部。

  县衙督捕厅始建于清初,与牢狱南北呼应,主要是便于随时提审犯人。第一、二、三展室,以大量的谳学史料,文物典籍展示的中国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第四到第七展室以大量的实物刑具和文物图片揭开了中国古代刑具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了解人类怎样从愚昧野蛮走向进步文明。

  首先看一下第一展室。在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妇女被认为是没有自身意志的从属物。大清律历规定:“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其亡携妇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各位可看一下这是前清与民初的寡妇改嫁的“婚约书”,请您注意这里的作主人是其侄张江娃,从这儿可看出妇女在封建社会是没有自主权的。另外,值得各位注意的是,订婚书上都有税票,在当时只有交了税,法律才会保护,订婚也不例外。

  红契,清末民初买卖田地、房宅,经官府征税盖章的称为“红契”。

  税契,始于东晋,是指古代官府发给商贾以征税的文书。

  继承制度,清代继承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身份继承又包括宗族继承和封爵继承,宗族继承通常以嫡长子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无嫡长子者立嫡长孙,以后按嫡次子,嫡次孙,庶长子,庶长孙,庶次子,庶次孙,依次继承。

  封爵继承与宗族继承顺序相同。

  财产继承,以家长的遗嘱为准,无论家长的分配是否公允,子孙只能遵从,无权表示异议。只有当家长生前或临终时没有表达分配家产的意向,才发生依法分割家产的问题。具体办法是诸子均分,不问妻妾婢生,以子数均分。女子一般无财产继承权,但户绝之家的财产由“所生亲子承分,无女者入官 。”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可以继承丈夫的财产,但立嗣后,财产归嗣子所有。在清律中女婿和养子,也享有一定的继承份额。

 共3页  1  2  3 
发表感言
 
·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央统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宣传片-飞越山西
·话剧立秋2
·话剧立秋1
·话剧立秋4
·2013晋剧院
·感怀于成龙
·京城有个"都一处"
·到"山西大院"看什
·山西"地窨院"正在
·山西面食甲天下
·研究"女书"第一人
·武乡 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印象汾河
·追溯迁徙者的记忆 探寻华夏子孙的故乡
·名邑名城出名将--朔州
·雄关漫步说边防--宁武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明秀寺
·永祚寺
·侯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聚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浩谊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山西金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山西海锐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台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山西的点点滴滴
·根在山西 情系故土
·远隆人情注芮城
·海峡飞鸿叙真情
·看了《寿阳家》就像回了家
·台商李永丰:在晋中投资很快乐
 
友情
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