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首先给各位介绍一下钱庄的情况。
钱庄、银号、票号、账局、印局当铺等都是旧时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金融性组织。其中当铺历史最为悠久。其次为钱庄。钱庄产生于我国明代。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国内流通两种货币,即白银和制钱。白银是官府征收田赋和各种商税以及发放官兵俸饷、工商业大宗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铜钱则是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农民、市民、官兵购买生活必需品使用的主要货币。两种货币不同用途,出现了必须互相兑换的社会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承担货币兑换职能的组织,这就是钱庄。
明清以来,平遥商业贸易发达,一度成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货币流通量异乎寻常庞大,作为市场交换中介—货币兑换,自然有别于其他地区。
在平遥很早产生钱庄。清乾隆年间已成立“钱业公会”,每天公布钱行兑换行市。 当时平遥之发达,并非全为平遥当地人氏,更多的来自周边县份和其他地域商人。我们所在的协同庆钱庄,则是由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共同投资开设的大钱庄。资本三万六千两白银,每股五千两,二姓各半。时间在钱庄职能发生大变化的咸丰六年。现在看到的协同庆钱庄柜房,是当年钱庄柜台的基本陈设。 二
协同庆作为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
从柜房出来,我们便进入第一进院落,有南北各两间帐房。帐房是钱庄核算管理重地,如同今日会计科室,要完成全号财务核算任务,承担全年一个账期,以及四年一个大帐期,决算分红任务。具体讲:(一)铜钱收入成本;(二)碎、杂银收入成本;(三)整银收入成本;(四)各类货币兑换差价收入;以上四项为常年业务核算内容。(五)存款;(六)放款;(七)存款利息支出;(八)放款利息收入;(九)存放款利差收入;以上(五)—(九)项为钱庄投入资本由商业资本变为生息资本后,扩大业务后形成业务。(十)钱帖额,此项实具有发行货币职能。以上可见当时钱庄核算任务之重。
三
进入二院,为营业厅大院,这里与邻街柜台房业务有别。营业房人员以跑街营业为主,也有客户人员上门洽谈业务者。营业人员负责吸收街面商号及大户人家存款,考察放款对象经济业务实情,为钱庄放款决策提供依据。其中对是否放款,放长期款还是短期款、放款数量多少,营业人员具有重要评价权利。如对放款收取何种利息,也多由营业人员提出。
旧时钱庄利息有以下四种:一是满加利、二是短期息、三是对月利、四是长年利。如采取营业人员意见,取满加利计息方法,客户也接受,计息则在一年四个标期,按标公开利率,依春标开夏标,夏标开秋标,秋标开冬标,冬标则开次年春标,依次循环,执行由此标定至下标归款期内的满加利率。实际上这种利率已具有市场化利率水平,是晋商适应市场经济形成的一种公平利率。在一百多年前,晋商能够灵活应用利率扛杆,调整存放款业务,是十分难得之经验,今天看来也实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