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供稿
题记:“离开家乡的人都想家”, 叔父如是说。是啊!想家,想小家、想大家、想国家!叔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位虽相隔遥远却近似咫尺地牵挂着家乡变化、亲人安康的老寿阳人。定期写信,是叔父交给我的重要任务,偶若延期,定会惹得其跨海电话一阵数落,如今,我和老伴都退休在家,给叔父写信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回老家了解乡情、去老街寻找旧址、话老乡现在生活……;忆儿时趣事、叙现时乡愁,论今日台湾、盼两岸团圆……叔父看了喜上眉梢,我们听了乐在其中。厚厚的书信,承载了叔父太多的牵挂与期盼,这里摘录其写给我父亲、母亲和我的部分书信内容,以期与更多的人共同分享这份平凡的两岸亲情。
﹡往事回忆
关于春节的回忆 年的脚步越走越快,说不定收到此信时,年在叹息中过去了,每当年节前夕,格外怀念家人和一些往事。流落外乡四十多年来都是如此,在感觉上今年比已往的思念更加沉重,曾几何时,能够插上一双翅膀即刻飞回家乡与大哥大嫂再重温过年的情景,那该是多么喜悦的事啊。还记得小时候每当年前,应景的事就是贴付门联儿过年,可能在咱们那个小山村里,能提笔挥毫的人居指可数不出三人,其中大哥您是咱村或周边附近几个村庄里的高手。联语自编,字体又强劲有力,看到大哥的“字”,就犹如看到大哥的人品。“观门前清流激湍,听南山燕语歌舞”,这是大哥您当年大门上的联语,应时应景,恰到好处,也叫人佩服。大年初一您率领着王家子民,沿门过户,一家不漏的向长者拜年,在这天上午不知跪地磕了多少头,两腿发酸,裤子也脏兮兮,当时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是甜在嘴里,乐在心里啊!
英侄又想早期过年的事,其实童年的时期家乡的过年无论吃、穿都赶不上现在,但还是非常怀念童年时期的过年。正月初一大家见面时吉祥话不少,第一站是王家家谱,上香后族群们磕头跪拜。这家谱由王氏家族轮流保管及到时设置祭礼等,英侄你知道家谱还在吗?祭祖、拜年……极富人情味,值得回忆。
上学时的往事 来信说了一段我大哥16岁在宗艾充任店员时思念家乡时的情节,说也奇怪,刚出门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我在宗艾念过书,是我大哥先向校方交涉,议妥后再把我择日送到宗艾。大哥给我挑着一头是行李,一头是米面,重量估计不轻的担子,大哥走在前头,我紧追在后。到了学校(那时称四高校)同校长(名赵正音,据悉已过世)寒喧一阵后并嘱咐我“好好念书……”随后我大哥离开学校,我也含着泪哭了。日后遇到假日,一定设法回家,出了宗艾西关(宗艾是一条街,两头都有阁楼)拐个弯,爬个坡,首先映在眼前的是放马沟村口外高处的文昌庙,它是我们村的地标,照着地标,两条腿快马加鞭的回到家。父母见了儿子,其亲切问长问短……临走时还要煮片儿汤给我吃……这些往事回忆起来,也真实让人落泪,于是对我大哥(瑞兄)及父母亲格外追思与怀念。
老弟兄相聚时的情景 大哥,看了您的来信,知道我三哥此时正在与您团聚,重享手足之情,倘此时我也在大哥身边,我们王家的这代的“三巨头”集拢在一起,忘却过去的沧桑,天南地北从童年直到最后到了天堂……我们“三巨头”谈个爽快,不亦乐乎。我想收到此信时我三哥可能又回到咱们那小山村——放马沟了,怀念大哥大嫂,更怀念我的三哥。我三哥的听力远较大哥好的多,记得上次回去时,在谈话中我说:“三哥!您行‘密’医有年……”,话还未全部出口,三哥已向我抗议:“救人救世、仁心仁术,怎么能叫密……”由此深知我三哥耳聪目明,上了岁数的人难能可贵,值得我高兴。
回忆母亲织布的情景 八月十一日接到来信,谈到寿阳纺织事业,吾侄与一平看到从棉花到成布的过程吗?我母亲是纺织专家,她能在微弱的月光中纺出粗细一样的棉纱线,坐上织布机,眼睛不看,只听织布机吱咯一响,另一端棉布一寸寸落下来。想母亲在当年的织布中,看到一寸寸布长出来,内心有多少喜悦和成就感。殊不知从棉到布要花多少时间和心血,于是想到母亲及嫂辈们,她们的一生没有半点享受,只有付出,能不令人怀念!
﹡家事片段
大哥给两个宝贝儿子取名字 大哥给两个宝贝儿子取的名字,曰俊法、俊仁,这两个名字就其字意及声音还是延续辈份亲情等意,极为赞赏。大哥,您仍然是书香门第的高手,三弟不由得发自内心的敬佩,看看台湾这个社会,尽管物质富裕,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然风气败坏,道德沦丧,麻木不仁却比比皆是。打开报纸一看,奸、杀、抢、掳等恶风层出不穷,这都是缺乏“德”、“仁”教养而形成的歪风,远离台湾数千里的大哥,您能洞悉这个社会的弊端,应是高手中的强手矣,能不对大哥尊敬乎。
能在有生之年回老家过个冬天 我说能在有生之年回到老家过个冬天,也是很欣慰的一件事。四十多年没有看到下雪,也就免除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规矩,依稀又回忆起早年在老家一夜之间大雪风飞,降雪没过小腿,两位敬爱的哥哥一早起就执扫把及铁锹等,扫出通往接临门户的一条光明大道。不成文的规定,各家都能遵守,现在老家仍沿传这种规矩。回想起来,咱们老家的每一位村民真是满可爱的。
计划去晋北旅游 大哥说,要我回去时最好选在七、八月份,我预计回去时也必须选在这段时间,天气好。此时农作物绿油油,风景引人入目,七、八月应是最佳时段。我在想,如果大哥嫂还能乘坐三、五小时车子的耐力,准备租一部车子,我们一道去晋北大同一带看看云岗石窖,云岗石佛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不能不看。
要大哥编写的对联 英侄说,今年天气气温比往年高,并且未下雪,我想在温暖的气候中,有助于老年人保养身体,因此大哥在春节前执笔挥毫,给邻居友人写了不少对联,很可惜也很怀念,四十多年了没看到大哥苍劲有力、字体工整的对联了,很希望春暖后大哥给我编写一付,放在家里,待我回去时取回备用。说到过年时的对联,台湾已看不到写对联的执笔者,每到春节前十多天,大量机械化的印制上市,这对于中国古老的国粹发扬是有助益还是受阻呢?在此不敢评述。
安排给大哥祝寿的事情 八月份已近尾声,再过半个多月就是大哥的寿辰,我着实也怀念了一阵子,原因是赴大陆友人迟迟不能动身,从七月底拖沿到现在,友人起程日子总算敲定。明天(八月二十五日)前往上海,当日就可抵达。如果大陆邮件办理很快速,款项可望在本月结束前就能收到,如此能依时送到家里,侄子们也能照着我的意思把祝寿一事从头到尾做的很好,则三弟有如亲临其境,也就安心了。如果时局好转,三通已开放,明年给我敬爱的大嫂做寿,如我的工作单位能觅到替代人,说不定我还会赶回去呢,希望能做到。
看大陆电视 我家里早已接第四台播报线路,所以每天都可看到大陆节目,包括新闻、气象及其他综艺节目,因此对大陆一切风光、新闻等了解不少。
给父母亲墓前立石 墓前立石各两张已收到,多少人从台湾回乡探亲,有的整建房舍,有的重整墓园,于是嘱咐代作墓碑之事,好多侄辈们已完成此事,能书孝心于万一,值此羞愧不已。父辈们活着在世时没敬过一杯茶水,也因爱儿不在身边,不知流洒多少泪水,不能尽半点孝心,也饮恨终生。于今愿父辈们安息长眠,庇佑王家万世子民。
关于地方戏 不久前打开电视,正好碰到由北京中央电视台播放一段地方戏——山西梆子,我把声音放大给家人听和看,但他们没有概念,我却听看的津津有味。
关于家乡地图 记得第一次返回时,在北平因买不下南下卧铺票,多待了十多天,每天在北平市逛街,无意中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内容包括各省(市)交通“海、空、铁、公路等”没事时翻看,回味锦绣河山,乐趣无穷。日后又听英侄说从榆次回放马沟有两条路好走,在地图上找不到了,我想是能否有山西省的地图或者榆次、寿阳地图(相信应该有),当我想念家乡时就翻阅老家地图,以减思念。
台湾大地震、家乡电话问候 震灾后老家从各方设法都打来电话关怀,一阵暖流又温暖了我及全家人的心,表示谢意。
春节倍思亲 新年过去,旧历年也来到。在年前提笔写封信,表示怀念家乡大小人等,远游在外的人们当然会倍思亲,瞬间五十多个年过去,似有在他乡寄人篱下的感觉。游荡在外面整整过了五十多个年了,年年难过年年过,回想起来外面的“年”,尽管物质丰富、吃穿无忧,总觉得没有在老家时应有的温馨和热闹气氛。在睡梦中还想着回家在过个热闹的——年,这个梦可能在未来永远是个不醒的梦。
﹡国事如天
赞扬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 最近邓小平先生南巡后,觉得广州、深圳等地在经济上发展的不错,于是提出“大力改革开放”等政策,相信这项改革能深获人民支持与鼓舞。我们的想法是足步放得快一点,由沿海带动内陆,在邓先生有生之年能看到丰硕的成果,我们大家才有的乐了呢!
期盼“三通” 四月二十八日收到大哥四月十七日所寄给三弟的来信,这封信仅走了十日,算是在寄启速度上快了许多,值得高兴。不过我们希望除了在速度上加快外,还能开放邮汇、包裹等邮件。最近台湾民意代表大家都在叫嚷着通航等问题,若海空都随着两岸人民需要逐次开放,那我们相处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以飞机直飞北平,约三小时就能到达,也就是台北吃早饭,晚饭在榆次该是没问题。您看如此做多么方便省时,而现在的路途是到香港在搭火车到广州,再转飞机到太原,人力和钱财都形成浪费,很不经济,尤其三弟是60出头已纳入老年行列的老人了,经不起不顺当的旅途和折腾了,因此从人道上着眼,航运是可开放,而且还要快一点,希能七月份就有直航北平的飞机可坐,我此时已在期盼中。
关于邮政 4月7日接到来信,阅读书信内容,知道寄去的药片及十张照片等又告遗失。我百思不解,本以为榆次市是个大都市,邮政管理应该走上轨道,经过几次的遗失,感觉非常遗憾,不想生气也难。俊英侄所述:“看来以后的信不能夹带东西了”,这话不能同意,知道装在信内的东西按重量付费,怎么说是夹带,世界各国都是如此。遗失信件是小事,丧失海外同胞对祖国的信心才是首要呢?能不慎手!
抗议美国炸我驻南使馆 十三日电话里提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误射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事已是群情激昂,齐声谴责美国的不是,尽管美总统克林顿已提出道歉之事,仍然难平两岸愤怒的心情。台湾在获悉上情后不少群众不约而同的在“美驻台办事处”示威、抗议并焚烧美国旗,相信两岸同步抗议声会传遍全美和全世界,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最近几天,两岸人民的气愤稍加缓和,怒气仍然难消。
写给晋中邮政局何成宏副局长 何副局长鉴:日前由俊英侄转来副座所赠邮票一套,设计精美,值得收藏,在此表示谢意。礼尚贵在往来,我也回赠一份,希望也能喜欢。
散居在台湾各地晋中地区同乡,他们都异口同声说“寄回家乡各种信件”不再丢失,问其原因,他们并不知情。台湾有“山西同乡会”每年聚会一次,在会中我曾大力宣扬晋中地区已作到信件不遗失,晋中地区邮政局有位何副局长,积极推展信件不遗失作法,已获成效,何副局长为此事默默耕耘,作了幕后英雄……在座者都一至叫好。希望仍能继续,然大陆亲友对信件不遗失亦有回应。严寒已过,大地回春,希珍重。
赞颂榆次的发展 榆次近年来发展神速,值得可喜。中共建政半个世纪,期间无战乱、无特殊灾难,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人民普遍高额收入,不愁吃穿与其他先进国家齐头并进,也不必高喊投资设厂,欢迎大量外资进入等措施,地大物博,无穷的人力配合,亚洲哪个国家可相比,可惜的是改革开放是近20年的事,以前30年白白荒芜过去,实在可惜。大陆目前的都市、铁公路建设正是时候,高速铁公路贯通各省市,作到货畅其流,人民能富起来,国家还怕没有钱。于是从党中央到地方乡村,修路建桥基础建设不可少。总之大陆近十年建设神速,如果加上良好社会治安,形成投资环境,加上无穷人力资源,不出十至二十年,定会成为亚洲经济强国,扬眉于国际,我们拭目以待。
(晋中市台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