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遍山西 | 寻根山西 | 晋商探秘 | 三晋风情 | 投资之窗 | 博客 /
当前位置:山西首页 - 文物资源
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第五批国保)

  时代:东魏至唐

  地址: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处天龙山腰

  始凿于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隋、唐历代开凿,现存石窟25洞,分列于东西两峰山崖间。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15洞。

  洞窟自东而西排列,东峰分上下两层,上层4窟,下层8窟,第一窟面东而设;西峰13窟,11窟面东,19、20窟面西,其余洞窟皆坐北朝南。石窟平面大多为方形,三壁三龛式石窟占到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石窟共分四期开凿。

  第一期开凿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 ( 528-546年)。为东峰第2、3窟,窟形为双窟,方形,覆斗顶,三壁三龛。窟门圆拱形,门侧雕有八角形门柱,柱头上雕有风鸟。龛为圆拱龛,壁面及窟顶刻浅浮雕。造像多为坐姿,面相清瘦,身材修长,衣纹自然,端庄安祥。

  第二期开凿于北齐时期 (550-577年),共3窟,即东峰第1窟,西峰第 10、16窟。窟形为前廊式,前廊三间,仿木结构雕成,廊下雕有两根八角柱,柱下有覆莲柱础,柱头上置大额枋,枋上是一斗三升和人字形斗栱,窟门两侧各有一力士。造像均面相浑圆,身体硕壮。佛像发髻低平,面相浑圆,着褒衣博带式或袒右式袈裟,腿部出现双阴线衣纹。

  第三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 (584年) ,东峰第8窟最具代表性,是窟中央有方形塔柱的支提窟。在窟壁和塔柱四周凿龛造像。

  第四期皆为唐代 (673-704年)开凿,共15窟。西峰第9窟规模最大,分为上下两层,窟前明代建漫山阁,阁为三层,重檐歇山顶。现存上层为弥勒大佛,下层以十一面观音像居中,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

  天龙山石窟有许多早期建筑实物资料,如束莲式圆形或八角形柱、束莲式覆盆式柱础、人字栱和一斗三升等。其高超的雕造技法是石窟这种外来艺术逐渐中国化的典型实例,尤其是用圆雕技法雕出的造像,既具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点,又具有中国传统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韵律和线条。

作者:山西省文物局  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发表感言
 
·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央统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宣传片-飞越山西
·话剧立秋2
·话剧立秋1
·话剧立秋4
·2013晋剧院
·感怀于成龙
·京城有个"都一处"
·到"山西大院"看什
·山西"地窨院"正在
·山西面食甲天下
·研究"女书"第一人
·武乡 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印象汾河
·追溯迁徙者的记忆 探寻华夏子孙的故乡
·名邑名城出名将--朔州
·雄关漫步说边防--宁武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明秀寺
·永祚寺
·侯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聚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浩谊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山西金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山西海锐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台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山西的点点滴滴
·根在山西 情系故土
·远隆人情注芮城
·海峡飞鸿叙真情
·看了《寿阳家》就像回了家
·台商李永丰:在晋中投资很快乐
 
友情
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