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遍山西 | 寻根山西 | 晋商探秘 | 三晋风情 | 投资之窗 | 博客 /
当前位置:三晋风情 - 戏说山西
京城有个"都一处"

凡在京城久住的人大都知道位于北京繁华闹市前门大街有座据说是乾隆皇帝赐名的老字号饭庄——《都一处》稍梅馆,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山西人开的。

 

    翻起老黄历,要追渊到清朝雍正年间。山西浮山县梁村有位姓张的夫妇来到北京,开了一家小饭铺,起初,是小本买卖,没有什么“字号”,只是在门面外边高悬着个“酒葫芦”幌子,专卖陈年汾酒、稍梅、刀削面、烩粉条之类的山西风味小吃,张氏夫妇手勤快、人憨厚,几年下来,门面虽没扩大,但也以薄皮大馅的稍梅小有盈利。要讲什么时候有了这“都一处”店名,至而成为震动京城的赫赫有名的饭庄,那得从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说起。

 

    话说乾隆初年的一天,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因到京城天色已晚,又饥又渴的皇帝急于想找点东西吃,可街上所有的店铺饭馆全都关门谢客了。当走到前门外时,只见有家小饭铺还开着门,乾隆便带着随从走了进去。掌柜的一见来了客,忙擦桌、倒茶,送热毛巾,一会儿就摆满一桌酒菜。当又累又饿的乾隆皇帝细品慢斟酒菜时,发现酒是那样淳香,饭是那么鲜美可口,尤其当掌柜摆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稍梅,未曾下筷,已是香气扑鼻。细细一看,雪白的皮,花瓣似的折,一个一个宛如梅花,不由得龙颜大喜,赞不绝口,就问掌柜的铺子是何字号,张掌柜忙说小本买卖没字号,乾隆听了便说:京都的饭馆此时全谢客关门了,只有你这一处还开着,那就叫“都一处”吧。过了几天,宫中总管就送来了一块乾隆皇帝亲笔题的“都一处”匾额,在鞭炮声中,那块黑漆金字、上下左右雕刻有四个虎头的大匾悬挂在这家小饭铺门顶时,张掌柜这才明白了那天晚上来小店吃饭的是当今皇上。从此,“都一处”名声大震,络绎不绝的顾客闻风而至,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

 

    至今,“都一处”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仍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经久不衰,其奥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乾隆皇帝的赐名而驰名京城,更重要的是它的饭菜色香味俱佳有绝活。别的不说,就拿稍梅来讲,一个三寸大小的白面皮,要用中间细、两头粗的梅花擀杖擀成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就得有二十四个花折,缺一不可。面点师右手执擀杖,左手把二、三十个面团揉和,这一揉一擀,一张张整齐划一,大小一样,花折均匀的稍梅皮就从手下飞出来,馅是上等的五花猪肉,鸡汁加以葱姜调和,包上后,手一扭一抹就成了一朵梅花,且每只稍梅皮、馅重量相等,大小一样,连扭成的花折也一样,上笼蒸熟一上桌,朵朵梅花,赏心悦目,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开。据史料记载:“都一处”的稍梅还曾代表中国面食,东渡扶桑,在日本传授。

 

    如今,时过境迁,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虽早已流失在战乱年间,但“都一处”却始终以它特有的历史,淳香美味的饭菜,上乘的服务水平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宾朋佳客。由郭沫若先生重新题写的“都一处”牌匾依然高悬店门,三个大字古朴苍劲。小店依然香气诱人,古风犹存。

 

来源:中国山西网

发表感言
 
·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央统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宣传片-飞越山西
·话剧立秋2
·话剧立秋1
·话剧立秋4
·2013晋剧院
·感怀于成龙
·京城有个"都一处"
·到"山西大院"看什
·山西"地窨院"正在
·山西面食甲天下
·研究"女书"第一人
·武乡 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印象汾河
·追溯迁徙者的记忆 探寻华夏子孙的故乡
·名邑名城出名将--朔州
·雄关漫步说边防--宁武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明秀寺
·永祚寺
·侯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聚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浩谊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山西金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山西海锐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台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山西的点点滴滴
·根在山西 情系故土
·远隆人情注芮城
·海峡飞鸿叙真情
·看了《寿阳家》就像回了家
·台商李永丰:在晋中投资很快乐
 
友情
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