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遍山西 | 寻根山西 | 晋商探秘 | 三晋风情 | 投资之窗 | 博客 /
当前位置:三晋风情 - 山西民歌
秧歌类

    有一部分民歌,其中有一定人物和故事情节,适于表演。各地的秧歌队,大都在名为“大场子”的集体舞表演之后,还要停下来围战圈,进行“小场子”表演,所演唱的歌,大多有一定的人物、故事。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民歌手和民间艺人对其不断进行加工和完善,这种歌的故事性、情节性和戏剧性得到进一步发展,于是有的就由地摊表演搬上舞台表演,形成“歌舞小戏”,成为戏曲剧种。如:祁太秧歌、沁源秧歌、汾孝秧歌、河曲二人台、左权小花戏等皆属此类。

    祁太秧歌和汾孝秧歌    祁太秧歌由于广泛流行于晋中平川地区,也叫晋中秧歌。它有近300个曲调,调式丰富。优美动听、风格别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如〔绣花灯〕、〔送樱桃〕、〔卖高底)、〔看秧歌〕、〔十家牌〕、〔大挑菜〕、〔卖元宵)、〔算帐〕、〔卖烧土〕、〔采棉花〕、〔拾麦穗〕等。

    沁源秧歌    流行于沁源一带,它也是在小调和地秧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地方小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曲调丰富多彩,四句式结构为基本形式,有的热情、豪放,如《偏坡扭》、《大挑腔》、《嘣子调》等;有的流畅婉转,抒情性强,如《独守寒窑》、《抱琵琶》、《梳妆台》等。

    二人台   是流行于晋西北、雁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演唱形式。因表演者原来只有一旦、一丑,故称“二人台”。又因最早盛行于河曲县,也称“河曲二人台”。曲目丰富,曲调优美、婉转,抒情性很强,具有清新、活泼、明快的音乐风格。部分曲调在群众中颇为流行,如〔走西口〕、〔打金钱〕、〔挂红灯〕、〔转山头〕、〔打樱桃〕、〔看病〕、〔尼姑思凡〕、〔五哥放羊〕、〔送情郎〕等。也正因为这些民歌有着十分感人和迷人的魅力,故近年来流传面越来越广。

    小花戏   也称左权小花戏。是流行在左权、和顺一带的民歌演唱形式。曲目丰富,形式多彩,具有轻盈、秀丽的音乐风格。较流行的曲目有〔摘花椒〕、〔卖偏食〕、〔放风筝〕、〔打秋千〕、〔扑蝴蝶〕、〔探情郎〕等,旋律柔美,地方风味很浓。

    风台小戏 因产生于和顺县风台村得名。所唱曲调有不少是明、清以来的小曲,如〔相思令〕、〔银扭丝〕、〔玉娥郎〕、〔剪靛花〕、〔四面镜〕等。也有的是当地小调,如〔瞭病〕、〔太平年〕、〔打尿床〕等。曲调优雅,旋律清秀,有湖光山色的韵味。

    原平凤秧歌   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歌舞表演,男女各半,有独唱、齐唱,由一人主唱,大家帮唱。其曲调大都是较长的叙事歌。演唱时唱中有说,说中带唱,既有民歌色彩,又有曲艺味道。曲式结构的特点是主导音调反复出现,具有回旋变唱的因素。代表性曲目是〔过大年〕,此外还有〔白茂林卖画〕、〔祝英台下山〕等。

    临县伞头秧歌   是秧歌队中手持花伞的带头人,担任主唱。所唱曲调,大都是当地秧歌或小调,如〔上川调〕、〔下川调〕、〔西首调〕、〔招贤调〕等。其唱词都是由“伞头”见景生情,随机应变地即兴唱出的,故颇有吸引力。

  此外除以上介绍的外,山西各地还有许多名目繁多的秧歌音乐。如祁县“过街秧歌”、五寨“八大角秧歌”、“曲沃秧歌”、昔阳“拉花”、“对口秧歌”、“单口秧歌”等各种秧歌调;有“九莲灯”、“花篮灯”等各种灯歌调;以及各种“花鼓调”与“旱船调”等。真可谓百花争艳,五彩缤纷。音乐的共同特点是欢快、热烈、幽默而风趣

发表感言
 
·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中央统战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宣传片-飞越山西
·话剧立秋2
·话剧立秋1
·话剧立秋4
·2013晋剧院
·感怀于成龙
·京城有个"都一处"
·到"山西大院"看什
·山西"地窨院"正在
·山西面食甲天下
·研究"女书"第一人
·武乡 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印象汾河
·追溯迁徙者的记忆 探寻华夏子孙的故乡
·名邑名城出名将--朔州
·雄关漫步说边防--宁武
·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明秀寺
·永祚寺
·侯马旺旺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聚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浩谊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山西金华苑宾馆有限公司
·山西海锐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台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分享山西的点点滴滴
·根在山西 情系故土
·远隆人情注芮城
·海峡飞鸿叙真情
·看了《寿阳家》就像回了家
·台商李永丰:在晋中投资很快乐
 
友情
链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