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习近平强调,坚持“一国两
当前位置>>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面塑承载大文化 岚县面塑被列入国家非遗
2015-07-08 14:32:00    华夏经纬网

  每逢农历2月19日,吕梁岚县的岚城北街,各类面团经巧手加工,古风盎然,异彩纷呈,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摄影爱好者和媒体人。 岚县岚城北街面塑供会究竟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切的记载。

  从一位当地老人那里打探到一则关于面塑起源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岚城北街有一个善良贤惠,又极孝顺的年轻媳妇,为了医治双目失明的婆婆,历经千辛万苦,背着婆婆四处求医问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婆媳俩宿一破庙,饥寒交迫,最后昏倒在地。朦胧中,媳妇见一位白发白衣老太太翩然而至,手拿佛尘在婆婆双目上轻轻一拂,婆婆两眼便立即重见光明。白衣老太太把她扶起,将治病秘方传给孝顺媳妇。从此,她用这个秘方行医乡里,为无数人只好了疾病,老百姓尊称她为“白衣大士”。她去世的那天,正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民间传说她是观音菩萨的现身。乡亲们为了缅怀她的恩德,就在每年的二月十九日这一天用面塑摆供的形式来祭祀她。”

  农历二月十九早五时,各家各户便把各自的供桌、供盘抬到供街上,从“大士阁”原址上搭好的神楼前开始,顺着北街的中心线摆成一条连续不断的、长长的供台。上供时间一到,纠手们(负责庙会的执事人员)各行其事,三声铁炮响过之后,各色花炮便竞相燃放。这时,各家各户便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端出来,按次序摆放在供台之上,整个北街就形成了一条琳琅满目的供品街。桌上摆的、空中吊的、搭建牌楼上的匾牌、对联都是面塑,整个活动一直到上午9时许结束。岚城北街面塑供会供品种类丰富,内容多样,造型题材极为广泛。面塑供品制作精美,技艺精湛,面塑制作工艺考究。面人、面兽、面虫、面花、面塔、面楼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原钟楼所在十字街口北侧,古色古香的木制牌坊上,四个秀气的字“岚城供会”周围,镶嵌满鲜活手工制品的“面团”杰作,纯朴氛围扑面而来。

  一位研究当地民间文化的人士告诉记者:“岚城北街面塑供会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亮点,面塑供会群众自发、广泛参与、集中展示,是一种群体性民俗艺术活动现象。”

  面塑节期间,晋剧演出、八音演奏、秧歌表演、锣鼓表演等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内容。岚城供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它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而且反映了民间崇高的真、善、美,为研究岚县民间面塑艺术和当地人文提供了历史依据,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位远道而来的摄影人与记者拉起了家常:“我们几乎每年都会来,这次来的早,提前两天就来这里了,住在老乡家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的感受这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里的女人们个个都的心灵手巧,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捏了面塑作品”。

  迄今为止,岚县岚城面塑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2014年,“面花(岚县面塑)”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近些年的岚县面塑艺术节,岚县面塑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知名度享誉海内外,影响力明显提升,在传承和保护上有了依托和保障。

  岚城大块的城砖、厚重的城墙,秀容古城、尔朱荣氏,以及远处连绵群山上星罗棋布、遥相呼应着的烽火台、古堡址,仿佛都在暗示着:与精彩绝伦的“面供”在某种意义上的源缘。

  

  

各类面塑作品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人山人海的供会现场   随人流蚁行而入 

婚俗 生育习俗
春节 庙会
游艺 其他节日
近代山西 古代山西
地方小戏 山西锣鼓
山西民歌 文化遗产
山西戏曲 万荣笑话
艺术人物 艺术研究
三晋王侯 政治名家
山西名将 历代佳丽
文化名人 当代名人
名人与山西 名人故里
特色晋菜 特色面食
地方名吃 名酒名醋
五谷杂粮 地方特产
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