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习近平强调,坚持“一国两
当前位置>>探微
"义种"关公
2015-01-13 16:32:37    华夏经纬网

  民众的关公信仰 复杂的文化现象

  只听说有“情种”,何来“义种”一说?

  漫画家韩羽在他所作《关云长》一画上写了一段题跋,甚是精彩:

  关云长的义,很有点近似贾宝玉的情。贾宝玉固然倾心于林妹妹,但也钟情于宝姐姐,故曰“情种”;关云长扶汉室,却又义释曹操,当也名之曰“义种”。

  这诙谐而幽默的"义种",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关公信仰的内涵。"义种"关公突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体现在关公民间传说中,便是始终如一的舍身救民的精神力量。民间把关公的这种精神和人格力量神化了,凝化成一种信仰,代代相传。

  关公信仰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关公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忠义,对关公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三国演义》第26、27回)的高尚品行赞扬备至,把他奉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楷模,理想的典范。

  作为道佛兼容的中国式的护法神,关公扮演了驱邪镇宅的角色,被利用来作为宣扬忠孝节义的工具。流传极广的《关帝觉世真经》、《关帝明圣经》一类劝善文,均托关公之名,鼓吹“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的思想。

  作为历代农民起义的一面旗帜,关公的信义,在农民心中被视为神圣。关公作为傩文化圈的首要傩神,民间信仰中的尊神,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聚居地的保护神,都离不开忠和义。在以关公为主人公的通俗文学作品、戏曲、年画、关公戏中,忠义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1967年上海嘉定县发现一套明成化刊本《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的说唱本(《古本小说丛刊》第23辑第3 册,中华书局1991年,第914 页),里面记述了一则刘关张三人结义的故事,说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只愿同日死,不愿同日生”,为防止彼此之间因“老小挂心”而动摇结义,关、张发誓互杀家小与刘备共事。于是,关去杀张的家属,张又去杀关的家属,其间张飞放走了关平,关羽夫人刘金定时已怀孕三月,闻讯逃回娘家,后生下关儿。关儿七岁时,在蒲城观灯迷路走失,为索家庄索员外拾得,领回家中,称索童。索童九岁时入丘衢山向花岳道人学艺,取名花关索,三字实为姓氏组成。据研究者介绍,“整个说唱故事很长,是宣传忠孝节义的。”(薛若琳《关索戏》,见台北《民俗曲艺》1991年第69期第215 页)关张互杀家小的情节,在民间传说和其他三国题材的作品中尚未发现,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民间信仰归根结蒂是一种农民和市民的信仰。民众之信仰关公,或渴望一个贤明的关帝,以反对贪官;或期待一个保护神,以驱邪纳福。二者所反映的,同样都是一种小生产者的农民和市民的意识。

  我们在考察民间流传的关公传说时,既要考虑到关公信仰对它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民间传说所固有的特色。

  运城市台办供稿

婚俗 生育习俗
春节 庙会
游艺 其他节日
近代山西 古代山西
地方小戏 山西锣鼓
山西民歌 文化遗产
山西戏曲 万荣笑话
艺术人物 艺术研究
三晋王侯 政治名家
山西名将 历代佳丽
文化名人 当代名人
名人与山西 名人故里
特色晋菜 特色面食
地方名吃 名酒名醋
五谷杂粮 地方特产
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