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习近平强调,坚持“一国两
当前位置>>内涵
财神关帝——晋商企业文化的符号
2015-08-11 10:40:52    华夏经纬网

  在历代山西名人中,没有一个人比关公受到的崇敬更高,也没有一个人的“粉丝”比关公更多了。在世界每一个地方的几乎每一家华人店铺,你都可以看到供奉的关公像,受到人们或真或假的顶礼膜拜。因此,到了运城,你一定要去看看关帝庙。

   分布在全世界的关帝庙远远多于孔庙,但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者是这座关公故里的关帝庙。这座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清康熙年间曾毁于大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庙。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关公。我们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中知道关公是一位忠义两全的将军的。这里的关公名叫关羽,字云长。实际上关公并不姓关,名也不是羽,字更不是云长。关公本姓冯,名贤,字寿长,出生于运城的解州镇常平村。他从小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长大以打铁为生。当时有个外号叫“解州虎”的恶霸吕熊想强占民女为妾,被冯贤打死,冯贤也只好离家逃走。到潼关时,指关为姓,混出关去,此后就以关羽为名。

   关羽以一武将而被推崇,在于他的行为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忠义的美德。随着历史发展,关公的地位不断上升。宋、元时期,关公被誉为真君、武圣。到了明、清两代,关公被称为“忠义神武大帝”、“协天大帝”。关公庙也升格为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

   在常平村,还可以去看看全国惟一的关帝祖祠,这里原来是关公的故宅。关公逃走后,其父母投井而亡,后人为纪念他们,在井上建造了七层砖塔,隋代时建立家庙,金代成为有相当规模的庙宇,现在的殿寺多为清代所建。

   如今每年到关帝庙和关帝祖祠的游人有上百万,尤其是东南亚、港台的华人最多。他们到这里观光,主要不是看风景,也不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而是把关公作为财神,祈求关公保佑他们发财。他们对财神毕恭毕敬,连买一尊关公像回去敬奉,也不能说“买”,要说“请”。卖主也不给价,随买主给,甚至不给钱也可以“请”走。当然,出于对财神的敬,买主不仅要给钱,还要多给。至于买的人发财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当地卖的人的确发了财。

   关公什么时候、如何成了财神,我还没有考证出来。但我想,这与晋商时的关公崇拜是相关的。最早把关公作为财神来崇拜的是山西商人。在他们的店铺里关公是必供的,全国每个山西商人的会馆都必定有关公庙或供奉关公的地方。过年时商人不仅要祭祖,而且要祭关公。他们在关公塑像前发誓,也在关公塑像前反思或忏悔。

   晋商对关公的崇拜不是一种仪式,而是把关公作为一个符号,代表他们的企业文化。

   晋商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用关公来代表?

   有人说,三流企业靠能人,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这话也许绝对了点,其实做好一个企业,能力、制度和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文化在企业中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晋商有能人,也有制度,更有代代相传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便是诚信。

   诚信是商业成功的基石,这一点晋商早就知道。晋商的鼻祖计然在总结经商经验的“积著之理”中就把“守信”作为一条基本原则。明代山西商人王现也把经商的经验概括为“以义制利”,这个“义”的内容中就包括了“诚信”。晋商的传说中有大量重合同、守信用的故事。诚信这种文化在晋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核心的作用。在整个社会商业并不发达,没有建立普遍的、由制度保证的诚信体系之前,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在发生作用。

   为什么诚信如此重要?

   “诚信”二字包含了两个内容,“诚”是在企业内员工对东家、下级对上级的忠诚,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诚的根本;“信”是商家对客户的重合同、守信用,所谓“一诺千斤”,这是信的中心。对晋商来说,这种诚信是成功的关键,也成为晋商成功的生命线。电视台《乔家大院》的原型人物就是奉信关帝为终身领袖精神。

   晋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这种结构的中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所有者称为东家,他在选择了大掌柜(总经理)之后,实行全权授权经营,即一切经营管理大权都交给大掌柜,自己什么都不管,甚至连店里都不去。东家与大掌柜之间权责利并不统一,东家承担全部经营风险,大掌柜并不承担任何风险,而且,也没有制约与监督大掌柜的制度。例如,在票号中,内部人员的聘用、分号的开设与经营、资本的调度、内部规章的制度与执行,都由大掌柜说了算。在这种体制下,如果大掌柜不忠于东家,经营失败,内部人贪污,甚至卷款逃跑都难以避免,即使有完善的制度,现代社会企业内部人控制下的各种问题也难以避免,何况当时并没有什么制度。这时靠的就是大掌柜对东家的“忠”。这种道德制约是票号经营近百年而没有发生贪污等问题,且经营良好的重要原因。用“忠”这种企业文化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就十分必要了。

   晋商讲究对客户的“诚”,重合同,重承诺,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汇通天下的票号中,客户把真金白银交给票号,换取一张作为凭证的银票。当时这种银票并没有法律上的保证,如果不讲“诚”,做不到见票即付,票号哪会有业务?在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的社会动荡中,晋商票号受到严重损失,但仍然坚持见票即付,即使用老本也不能让客户吃亏,这才使票号在动荡之后有极大的发展。

   企业文化可以为利润最大化服务。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就要溶化在员工的血液中,成为行为准则。这就需要某种符号来代表这种企业文化,使文化外在化。晋商就是把关公作为诚信的代表,通过对关公的崇拜和许多祭祀关公的活动来弘扬和加深诚信的企业文化,于是,关公就这样成为了晋商企业文化的符号。如今不少人请关公、拜关公,想的只是发财,但如果没有关公崇拜的那种诚信内涵,财由何而来?

  作者:允好 文章来源:中华关公文化网

婚俗 生育习俗
春节 庙会
游艺 其他节日
近代山西 古代山西
地方小戏 山西锣鼓
山西民歌 文化遗产
山西戏曲 万荣笑话
艺术人物 艺术研究
三晋王侯 政治名家
山西名将 历代佳丽
文化名人 当代名人
名人与山西 名人故里
特色晋菜 特色面食
地方名吃 名酒名醋
五谷杂粮 地方特产
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