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习近平强调,坚持“一国两
当前位置>>内涵
关公对“忠义、仁勇、诚信”的实践
2015-08-11 10:39:44    华夏经纬网

  关公生于传统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古河东,长于儒家学说十分兴盛的东汉,自己又“好《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关公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功勋卓著,赢得了千古的称颂。他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质,以及待人行事的风范,都闪烁着忠义、仁勇、诚信的光芒。

   自从在涿州与刘备、张飞结义之后,关公与张飞对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进退,不避艰险”。“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与“周旋进退,不避艰险”,充分表明关公对刘备的忠心不二。南下之后,关公攻城拔寨、艰苦征战,以及为确保刘备西进战略的实施,独自肩负镇守荆州、牵制曹吴的重任;恪尽职守,苦心经营荆州,直至临沮殉难,都显示了他对蜀汉和刘备的“大忠”。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袁绍。关公被曹操俘获,尽管曹操对他礼遇甚厚,但终不变节。他曾对曹操部将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在得知刘备去向后,“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这种“誓以共死”,一诺千金的忠诚,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就连曹操也慨叹说:“事君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这段故事透射出关公的“大义”。其后,小说中演绎出的“华容道义释曹公”,是在立下生死军令状的情况下,舍生取义的千古绝颂。在攻取长沙的战役中,面对骁勇善战的老将黄忠,关公没有用武力强迫他屈服,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义释黄忠”,赢得黄的信任,并最终将其收服,这又是“义”行的一例。

   刘备败投袁绍后,关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秉烛达旦,力保皇嫂及家小,这无疑是“仁”的体现。史称关公“善待卒伍”,这种对部下的关心和体恤当然也是“仁”。

   关公作为一名武将,最令人敬慕的在于其“神勇”。“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以及围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都展现了关公作战的神勇;“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则体现出关公坚强、刚毅,临危不惧之“勇”。

   关公的诚信精神其实是渗透在他所有的“忠义”之举中的,“诚于中而形于外”,他的大忠和大义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正如赞颂他的楹联所说,是“赤面秉赤心”。“人无信不立”,“信”是“诚”的外在体现,只有一诺千金、信守诺言,才能体现和证明其诚,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在生前身后为世人所崇敬。关公面对张辽时所表示的对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的态度,就是对当年“桃园结义”时誓言的践诺;奋力作战,力斩颜良,解曹操“白马之围”,是对自己“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承诺的完美诠释;“华容道释曹”是关公不忘旧恩,知恩必报的又一诚信之举。

   正因为关公一生的经历中所折射出的忠义、仁勇、诚信精神,方使他受到当世和后世人们的崇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载者和化身,成为与“文圣人”孔子并列的“武圣人”,成为“精忠贯日、“义薄云天”的伦理道德典范,因而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万代瞻仰”。

  

婚俗 生育习俗
春节 庙会
游艺 其他节日
近代山西 古代山西
地方小戏 山西锣鼓
山西民歌 文化遗产
山西戏曲 万荣笑话
艺术人物 艺术研究
三晋王侯 政治名家
山西名将 历代佳丽
文化名人 当代名人
名人与山西 名人故里
特色晋菜 特色面食
地方名吃 名酒名醋
五谷杂粮 地方特产
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