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厚重河南 繁体  简体
·台湾往大陆打电话怎么拨号?
·大陆游客赴台游必知事项
更多>>>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08月30日
·固始根亲文化节
08月30日
·开漳圣王陈元光
08月30日
·闽南人根在河洛
08月25日
·闽台文化根在河洛
08月25日
·台湾根在固始的显现
08月25日
·海霞 ·刘国梁 ·刘震云
·魏巍∶一篇文章成经典 ·任长霞∶一道长霞映青天 ·二月河:大作家仍居农家小院
·邓亚萍∶一方乒案铸巨人 ·常香玉∶一腔清音成流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科圣”张衡 ·“医圣”张仲景 ·“商圣” 范蠡
·“画圣”吴道子 ·“乐圣”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朱载育 ·诗圣 杜甫
·哲学大师 老子 ·志行高洁 庄子 ·思想家 墨子
更多>>>    
沈竹白:愤葬同志再举义帜

“铁血华年感恩传承——辛亥志士及其后人”·沈竹白篇
2011-09-06 09:19:55
华夏经纬网

  

开封禹王台辛亥革命纪念园内的沈竹白墓

记者 盛夏 实习生 姚晨雨 文图

  引子

  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儒雅书生,亦不惜流血牺牲。河南举义失败,他甘冒生命危险集烈士遗体殓葬。“革命尚未成功”,他再举义帜,终被捕杀,慷慨就义。他说:“各国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国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

  他,就是沈竹白。

  东瀛归来教书启民智

  沈嘉炎,字竹白,号明甫,后以字闻名,世人遂称沈竹白。

  他祖籍浙江绍兴。1878年八月二十八生,因其祖、父两代宦居河南,入了河南许昌籍。

  沈竹白祖父曾在清吏部任职,历任河南许州州判、裕州知州,沈嘉炎父亲历任罗山知县、汝宁府汝南埠通判。

  沈竹白弟兄五人,他最小。幼年的他聪明好学,在母亲的教诲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记者在沈竹白孙子沈毅家中,得见其绘画遗作,颇见功力。开封烈士陵园,还收藏着他曾弹奏过的风琴。

  “因我曾祖与袁世凯有旧交,当袁世凯回项城葬生母刘氏时,我祖父沈竹白随父谒袁。袁世凯欣赏他是个青年才俊,1903年,令他赴天津督署,委任他为督署文案。他坚辞不就,入天津北洋大学读书。”沈毅道。

  1905年,沈竹白东渡日本,第二年由胡经武(胡瑛,著名反清志士)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张钟端等人。他积极参加革命党与保皇党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大论战,为《河南》杂志撰写文章。他以“不白”的笔名,在《河南》第五期上发《警告同胞勿受要求立宪者之毒论》,文中写道:“……士与士联,商与商联,工与工联,或罢市、示威、抗税运动。众心如一,可贯金石,岂惧专制之政府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1908年,沈竹白回到开封。他应河南提学孔祥麟之邀,任中州公学总办,并任中州学堂、法政学堂教习。他为启迪文化,唤醒民众,在相国寺放映幻灯片,当时称大写真。在开封鸿影庵街(今双龙巷西头路南)捐资开办醒豫讲演所、醒豫阅报社,利用这些场所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宣传同盟会主张,启发民众觉悟。与此同时,他还创办工业学堂,办织布、染布工厂。”《许昌文史资料》记载。

  在醒豫阅报社,他曾放入一架日制脚踏风琴,沈毅曾听父亲讲:“他(沈竹白)通音乐,经常通过演奏风琴,掩护同志与群众。他以不同乐曲作为报警信号,给与会者通风报信。”

  殓葬烈士再举义帜

  为响应武昌起义,河南革命党人定于19111222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夜发动起义,沈竹白担任政学界联络工作。

  起义不幸失败,清军逮捕了数十人,革命军总司令张钟端、敢死队总队长王天杰等十一人惨遭杀害。革命同志被查缉,逃亡星散。烈士遗体暴诸城外多日,无人收殓。

  沈竹白也遭逮捕。被营救出狱后,他戴上假发辫,以慈善事业名义,联系杠夫将诸烈士遗体,殓葬于开封南关官坊义地。

  他的行迹被官府侦知,通缉悬拿。他星夜出走,绕道天津至上海。

  民国成立后,沈竹白由上海返回开封。为解决辛亥十一烈士善后及建立起义纪念碑奔走呼号,他向河南省议会上书陈请“抚恤诸烈士”,内云:“生者虽得其养,而死者尚未得其所,诸公忠魂尚沦没于荒草幽谷之中……”并面见当时豫督张镇芳,要求拨款迁葬遗骨及修建烈士纪念碑。

  1912520日,《大中民报》在《将竖起纪念碑》中写道:“去岁诸烈士尸骸经沈竹帛(白)君代为收殓,暂柩南关。昨沈君又面请张都督筹款迁葬,并建设纪念碑事宜。张都督已允,首先提倡捐款,想此事不日即可举办矣。”

  1912年,同盟会内部分裂,一部分人加入袁世凯的御用工具统一党。为抵制逆流,沈竹白与多人发起组织河南社会党,介绍同志入党,巩固革命成果。

  民国初年,中原经济凋敝。为振兴民族工业,沈竹白筹资在开封东岳庙路北开办平民织染厂、太阳宫实习工厂,从上海引进新技术,聘请北洋工业学校毕业的聂维新为技术指导,织造布匹、被面等,所出产品质优价廉,对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起到了积极作用。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全国哗然。沈竹白时任洛阳火车站货捐局局长。在洛阳杨少万家中召集同志开追悼会时,他慷慨陈词,为宋教仁撰挽联曰:“国会将成,先生遇害,未伸大志,未展大才,在九泉下安能瞑目?正凶已获,主使难逃,必揭其皮,必剖其腹,视五脏中究是何心!”

  沈竹白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始终如一,为表明坚定革命立场,曾于1913年初在开封《自由报》连续登载《声明》(《启事》):

  “敬启者,鄙人经胡经武先生介绍入同盟会,已十余载矣。自同盟会归并国民党,鄙人即随归并,与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均无关系。前忽有人疑惑鄙人为统一党党员。鄙人素抱平民主义,岂有滥入宗旨不合党会之理。故不得不登报声明。”

  当时,在报上有多人刊登声明,退出国民党。

  不久,孙中山发动了讨袁“二次革命”,沈竹白积极参与。据开封《时言报》1917414日追述沈竹白事迹写道:“沈嘉炎,字竹白……民国二年与杨少万、刘培之同受黄兴(字克强)委任,在郑、洛招待国民党国会议员,于二次革命号召同志,密谋河南独立……”

  当时,洛阳人杨少万(杨瑾华)以行商作掩护,往来陕、豫、鲁之间进行革命联络,在山东周村被密探跟踪逮捕,押解开封。杨案株连数十人。

  当时袁世凯表弟张镇芳出任豫督,他派出密探和军警,侦缉革命党人的行迹,张镇芳一直视沈竹白为“不安分人物”,只因他有社会声望,不敢贸然逮捕。

  张镇芳指使河南省国税厅筹备处处长俞泰初出面,先撤沈竹白洛阳火车站货捐局局长之职,再从洛阳调回开封。

  1914112日,沈竹白回到开封,被密探监视。1158点钟被捕。

  当时,在开封军警联合会司令部任职的沈德本,与沈竹白同乡同族,竭力为其开脱,张镇芳拒绝求情,以“该犯在北洋暗结孙黄,此次湖口倡乱,复为西行党人东道主”罪名,拟将沈竹白杀害。

  1914128日(农历正月初三),沈竹白乘囚车赴刑场途中,开封大街小巷布满军警,柴得贵马队严密警戒,还中断了邮电。军警从围观人群中,拉出两个衣衫褴褛者推上囚车,称其“图谋不轨”,以示弹压。

  沈竹白头戴獭皮帽,身着黑呢子大衣,神态从容,频频向路旁群众点头告别,群众掩面而泣。

  沈竹白在开封孝严寺后慷慨就义,年仅36岁。他在遗言中道:“各国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国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

  沈竹白就义后,灵柩安葬于开封东郊大花园村墓地,后人撰文赞颂道:“生禀异志,性同金石,锒铛甫卸,艰难何避,愤葬同志。不屈不挠,义帜再举,忠贞自矢,丹心碧血,永昭青史。”

  今天,开封辛亥革命纪念园内,为沈竹白立了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以示不忘。

  竹白后辈皆能自立

  沈竹白只有一个独生子,名沈世祺,字东浦。为避祸,沈竹白妻子带沈东浦连夜离开开封,回到娘家江苏省海门县居住。

  时局稳定后,母子二人又回到开封。之后,沈东浦拿烈士抚恤金受教育,192310月考入开封二中,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河南青年协社,因“闹学潮”,被校方以“共党嫌疑”之名开除。

  1929年,他考入河南大学社会学系,仍是学生运动积极分子。抗战爆发,他和11个同学(其中有个中共地下党员)成立了心心社,编辑一本《心音》杂志,宣传抗日,共出三期。

  1931年,南京召开了一次全国青联会议,河南共派出五个代表,他是河南大学唯一的代表,向当局请愿表达抗战决心。

  1933年河大毕业后,沈东浦曾任河南省民众教育馆馆长,搞民众教育。之后日本人进了开封,他担任战时民众教育工作团主任,带团队撤往南阳,沿途贴标语,宣传抗日,团里有几个年轻人倾向革命,他给予帮助,支持他们去了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河大培训班,在河大图书馆工作,1975年病故。

  “父亲受祖父影响,有革命性与正义感。为人正直豁达。新中国成立后,他历经坎坷,历次运动都是运动对象,曾被打成右派,1978年才予改正。”沈毅道。

  沈东浦有五男一女六个孩子,沈思、沈毅、沈达、沈雁、沈平、沈潜。 

  “我们兄妹六人,基本比较平顺,但受家庭影响,没有一个上过正规大学,所幸都能自立。我后来加入‘民革’,担任‘民革’开封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开封市政协常委。两个弟弟沈平与沈潜都定居于美国纽约。”沈毅道。

  现在这个家族中,继沈毅加入“民革”之后,沈毅之女和侄女也先后加入“民革”。(大河报)

发表感言



    相关新闻
  ·辛亥革命时的河南起义军总司令
  ·“父子两院士 满门科教才”
  ·“南阳知府”杨鹤汀
  ·任家六姐妹,姹紫嫣红各不同
  ·百岁革命老人“任老先儿”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 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友情链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