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连隽伟╱郑州报导】
「富士康在河南设厂后,深圳厂的跳楼事件应不会再发生了!」河南省台办主任宋丽萍一席话,代表的不光是河南不少农民工不须再离乡背井,也非富士康从在郑州注册到开工只有卅天的「郑州速度」;而是,在福建推广海西区的卢展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后,中原地区正掀起空前效应,而富士康,只是起点。
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厂」第一条生产线开工已近两月,记者利用参与河南台湾月机会,亲身走访位于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富士康郑州厂,时值上班时间,厂区旁大道上,空旷马路只有运送货物的大卡车扬起阵阵灰尘。
出口加工区办公室大门前,挂着写着「向日夜奋战在富士康项目工程建设和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致敬」悬幅,一名工作人员说,出口加工区的任务,就是服务富士康。出口加工区的办公大厅,几名身着黑色富士康夹克的报关员正忙碌着办理通关事务。对于记者任何询问,一概低调不响应。
园区门口,不时有打扮时髦的年轻人走向保安,门口保安告诉记者,「我们这不直接招工,但每天还是有人来问」。富士康郑州厂颇荒凉,人烟稀少。偶尔出现几名员工,只说,他们跟在深圳时不一样,郑州富士康的宿舍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其它一概不谈。
连一家星巴克都没有的郑州,能争取到富士康落户,虽跌破不少人眼镜,也代表其潜力。「我们当时也争取郭台铭来开封,但富士康开的条件太高」,开封市台办主任沈洁霞说,包括宿舍管理,园区配套,他们很难做到。
早在几年前深圳出现民工荒之际,就有诸如圣诞灯泡大厂「家雄」看中河南天然气等资源丰富,迁厂至濮阳投资,至今都仍停留在天女散花阶段。当地民众说,福建来的卢展工,与深圳来的郭台铭是绝妙搭配,卢展工到河南后大力倡导发展中原经济区,步履缓慢的河南省官员被逼的动起来。
已拥有一千多名员工的郑州富士康厂,大部分是从深圳迁到河南来的河南籍员工,河南月均收入一四三○元人民币,郑州富士康员工收入已在两千元上下,未来在河南招工规模高达近十二万人;到二○一一年,郑州厂区出口额将达一三○多亿美元,河南省一年出口额不过百亿美元左右。
当拥有一亿人口大省河南人民生活改善后,扩大内需才能毕其功。创下郑州速度后,举凡在增加人民收入及促进台商迁厂潮,乃至改变河南官场作风,富士康的冲击效应,显然才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