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17 12:12:50
华夏经纬网 |
|
湖北老河口经济开发区于201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5.66平方公里,西邻汉江,316国道、梨花大道、汉丹铁路、老石公路穿境而过,自然资源、水利、交通、通信条件十分优越,辖区(李楼镇)内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38万人,耕地面积5.26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0.31万亩。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总产值达213亿元,成功跻身全省开发区前十五强。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转型升级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全力引进日化、光电、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循环经济、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六大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6万平方米的省级中小微创新企业孵化园现已入驻各类孵化企业13家。 功能定位。组建之初,根据经开区紧邻主城区的区位特点和满足主城区企业外迁的要求,确立经开区的基本定位是城市新区、工业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我们对经开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一是高端产业聚集区。二是创新创业示范区。 主导产业。经开区初步形成了四个主导产业:一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我市地处汉襄十汽车走廊,经开区依托汽车走廊初步形成了整车制造、数控装备、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共聚集了1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2016年,经开区成功引进驰鑫机械,并与湖北万柯达成合作,为东风宇通新能源车配套,逐步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方向转型。二是农产品加工。2016年,香园食品开工建设二期项目并已投产,以奥星粮油、梨花湖食品、御豪生物等企业为骨干,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并已集聚上下游企业43家。三是纺织服装。区内现有纺织企业11家,随着多年的发展,目前从“棉纱加工-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已经基本填平补齐,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四是商贸服务。凭借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发展商贸服务业的优良条件,目前已拥有体量7万㎡建筑面积的颐高广场综合体项目和中农批、旺前商贸综合体、光彩综合体等商贸服务业项目。 近年来经开区一直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有三个:一是日用消费品产业。维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中日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设日化产品代工基地,可生产面膜、洗发水、沐浴露、润肤露等高附加值的日化用品,已与国内一家纳爱斯集团就年产12万吨的洗衣液产品代加工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制鞋业已聚集蒂芙鸟、娅芳琪、霸力王、升宝等六家制鞋企业,初步形成规模年产300万双,产值3亿元的制鞋产业群。二是物流业。经开区毗邻汉江水岸线和汉十高速,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适合发展物流业。目前已成功引进陈埠码头、大通物流、华丰园等物流项目。 园区建设。按照功能分区、产业分园的要求,老河口经济开发区已建成六个特色园区。沿光化大道布局的六大园区呈“一线串珠”的格局,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 1、农产品(油脂)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现已建成6.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油脂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入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奥星粮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梨花湖食品、香园食品、御豪食品等油脂、食品加工企业43家,总投资57.4亿元。 2、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面积6.17平方公里,现已建成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支精梳纺、粘胶特种纱及高档服装面料为特色的纺织服装加工产业。目前已入驻香港国泰华、江苏锦源祥、深圳昱坤制衣、香港百利洋等纺织服装企业11家,总投资18.4亿元。 3、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面积9.74平方米,现已建成3.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改装车、汽车总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已入驻万盟数控、双华数控、驰鑫汽配、襄阳粮机等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企业10家,总投资23.3亿元。 4、生物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现已建成4.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医药、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为特色的生物科技产业。目前已入驻新景科技、雪飞科技、华辰科技、四川特裕等企业16家,总投资36.9亿元。 4、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面积2.31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光电子、智能手机、平板,智能安防、可穿戴设备等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目前已入驻深圳无界、讯通电子、若琳电器、泽森电子等企业10家,总投资27.3亿元。 5、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1.54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再生资源利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再制造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目前已入驻湖北楚凯、葛洲坝环嘉、津泰环保、湖北业茂等企业17家,在建25家,总投资130亿元。 基础设施。经开区交通条件优越,汉十高速、光化大道、梨花大道等省市交通干线穿境而过。经开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快速覆盖, 城市形象逐步树立。 经开区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骨架是“九纵十横”的主干道系统。南北向主干道九条,自西向东分别为梨花大道、316国道、城东大道、纺织路、光化大道、李纪路、贾湖支路、贾邓路、外环路,主要承担地区集散服务功能。东西向主干道十条,自北向南分别为汉江大道、环一路、环三路、环四路、环五路、瑞景路、亢营大道、电站路、科技路、前程路,连接南北向主干道,组织规划区内部的横向交通。 园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园区自来水供水工程已完成,陈埠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启动,生物科技产业园“一企一管”污水管网建设正有序推进,光化大道天然气管道铺设已纳入城建计划。 规划在陈埠、王湖、方营建设三处新型农村社区,用于安置开发区征迁居民。目前已投资3.1亿元,建成陈埠社区、方营社区,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038户。 经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干群几年来的艰苦创业,经开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经开区共集聚各类企业60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