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京报专区
“儿子平反父母进去”能让人相信司法公正吗?
华夏经纬网   2016-02-26 09:31:31   
字号:
近期热词
深港通  洪秀柱  朴槿惠  复兴航空  菲德尔卡斯特罗  特朗普  “东方之星”长江倾覆  控烟  

    第三只眼

  日前,因被指控猥亵、杀害9岁堂妹的河南“少年”宋争光被检察机关撤回起诉。今年1月26日,宋争光申请国家赔偿2088万元,获法院受理。但令人诧异的是,宋争光出来了,他的父母又进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争光冤案的平反不仅要赔上他本人的大好青春和人生机会,还要搭上他的父母乃至整个家庭为之付出加倍沉重的代价。原来宋争光被警方带走羁押后,他的父母开始上访陈情。然而上访非但没有让宋争光获得自由,淮阳县法院反而以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宋争光的父亲和母亲有期徒刑2年6个月。2013年12月宋争光被取保候审后,其父母因为不同意“取保候审”、要求无罪释放、多次到河南省高院闹访、并向公安机关承办人索要三万元再次被项城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判处超过五年的有期徒刑。现如今,宋争光虽然已经获得释放,但为其争取自由的父母却依然在监狱服刑。

  需要指出的是,就算宋争光的确实施了猥亵杀人犯罪,就算司法机关对宋争光的处理完全正确合法,其父母向司法机关信访陈情也是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这种权利受到《刑事诉讼法》和国务院《信访条例》的保护,除非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法定情形,否则跟寻衅滋事犯罪很难扯上关系。

  至于宋争光父母向公安机关承办人索要钱财,即便对象不正确、方式上有不够妥当之处,这种单方面的索赔主张也与敲诈勒索犯罪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根据刑法理论界的通说,作为公权力机关的司法单位以及作为执法人员的办案民警在该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成为敲诈勒索犯罪的对象。

  更令人唏嘘的是,就在宋争光本人已被取保候审,司法机关已经认识到可能存在错案的情况下,有关单位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愧疚和歉意,也没有启动对办案人员的任何责任追究,反而再次对宋争光父母判处重刑。这不得不让人讶异于当地司法机关究竟抱有何种司法理念和执法心态。

  宋争光的国家赔偿申请已获法院受理,有关方面不仅要还宋争光一个清白,而且还应依法给予他必要的赔偿救济。更重要也更为急迫的是,应当尽快启动对宋争光父母案件的再审程序。不要让平反冤假错案沦为权力之间的任性拉锯,不要让体现司法进步的国家赔偿始终拖着挥之不去的阴影。

  □邓学平(律师)


来源:新京报(http://www.bjnews.com.cn/)

 

责任编辑:侯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姜洪:上访老教师“历史遗留问题”还要留多久
·裁定梁彼得过失杀人,理由之间自相矛盾
·网上追逃抓错人,岂能一纸释放证明了事
·五分钟庭审一起刑事案件 速裁南京试点效果显著
·甘肃零容忍惩治司法腐败:从严查处“诉讼掮客”
·最高法出台规定 规范海事案件受案范围
·无辜男子遭“跨省追逃” 被拘半月看守所内过年
·“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少年狱中申诉
·认罪协商不是花钱买司法公正
·陈满出狱至今不会用智能手机 KTV的歌都没听过
·陈满执笔披露回家之路 谈下一步:尽快申请赔偿
·在押嫌犯流鼻涕被打死,是奇闻也是丑闻
·陈满与世隔绝23年后开始新生活 春节后申请国家赔偿
·安徽六安中院二审审理陈家杨诉霍邱县公安局案
热门点击
  更多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7日8时23分,全球新冠确诊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11日8时28分许,全球新冠
精彩时评
 
·“我就退家长群怎么了”,教师责任本不该转嫁给家长
·法官胁迫“黑老大”认罪被停职,冤不冤?
·13岁女生遭网络霸凌 保护未成年人不分线上线下
·江德斌:区长直播带货,岂能让家长冲KPI
·熊丙奇:彻查冒名顶替上大学,铲除冒名运作
·从全国两会读懂中国式民主
·媒体谈“家长群”:与孩子成长没有必然联系
新闻推荐
  更多
·旅游观迭代 “慢生活”度假游受青睐
·卖的是水还是瓶子?饮用水包装比水贵引质疑
·电影院等娱乐场所何时开放?多地近期答复
·亚太国家通过决议呼吁团结合作抗击疫情
·疫情下的美国:当种族问题遇到新冠病毒
·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43.8万
·疫情期间德国针对亚裔的歧视现象增多
精彩博文
 
·[张富学]大陆应积极应对金门期盼实行一国两制诉求
·[袁周]印航更名对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的警示
·[贾永辉]融合发展 汇聚起两岸和平发展强大正能量
·[阳光不锈]网信办整顿娱乐八卦账号 “全民星探”等被关
·[宠辱不惊]地铁设女性车厢防色狼? 大声说“不”更有效
·[坐看云起]各国考试防作弊啥招? 印度高科技韩国查厕所
·[张良骅]台湾人为何对大陆“好感”首次超越“反感”
华夏周刊
  更多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新闻中心
大陆新闻 | 台湾新闻 | 港澳新闻 | 国际新闻 | 综合新闻 | 图片新闻 | 热门点击 | 重大新闻 | 滚动新闻 |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 | 热门评论 | 新闻说吧
媒体时评 | 看 世 界 | 国际热点 | 港澳风情 | 大陆人看台湾 | 社会广角 | 酷文辣评 | 星闻情报站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