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京报专区
裁定梁彼得过失杀人,理由之间自相矛盾
华夏经纬网   2016-02-25 10:11:31   
字号:
近期热词
深港通  洪秀柱  朴槿惠  复兴航空  菲德尔卡斯特罗  特朗普  “东方之星”长江倾覆  控烟  

  周而复始

  如果认定梁彼得故意扣动扳机,则应认定为二级谋杀罪,而不是过失杀人罪;如果认定为过失扣动扳机,则应认定为意外事件而不是过失杀人。

  今年2月20日,美国多地暴发了规模庞大的声援华裔警察梁彼得、呼吁司法公正和反对种族歧视的示威游行,事件起因于某陪审团裁定梁彼得误伤黑人有罪。

  从国内外相关报道来看,此案案情并不复杂。2014年11月20日晚,梁彼得和一名同事在纽约布鲁克林某楼房巡逻,先坐电梯到顶楼未发现异常,再走楼梯下楼逐一巡查。当走到八楼楼梯处时,听到七楼楼梯处有异常响声,便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子弹击中墙壁后,反弹起来冲入一黑人的胸部,黑人挣扎着跑到五楼时倒地。其时,梁彼得并未立即救助伤者,六七分钟之后才向上司报告。事后,黑人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今年2月14日,大陪审团裁定梁彼得五种罪行成立,分别是过失杀人罪、疏忽杀人罪、鲁莽危及他人罪,二级袭击罪和渎职罪。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是过失杀人罪,因为依纽约州刑事诉讼法,此罪一成立,其他三项罪名(不包括渎职罪)也自动成立。依纽约州刑法,过失杀人罪是指行为人鲁莽地(recklessly)导致他人死亡。所谓“鲁莽”,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有导致他人死亡的实质的或不合理的危险,而行为人主观上对此意识到或者有意地忽视不顾,仍明显违背正常理性人的行为标准去实施此行为。此案中,梁彼得被认定“鲁莽”的事实依据是,其明知楼梯处很狭小若开枪容易误伤他人,仍“故意把手指放在扳机上”,导致其扣动扳机致他人死亡。

  仔细思考,上述认定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其一,梁彼得巡逻的楼房曾经发生过多起凶杀案,且楼梯处的光线很暗,因心情紧张而将手枪拿在手上是很正常的反应,而将手枪拿在手上,当然也会很自然地将手指放在扳机上,这不能算是违反规定的错误行为。其二,将手指放在扳机上,并不表示一定会扣动扳机,完全可能存在一直不开枪或者无意识地、本能地、条件反射地扣动扳机的情况。

  此案中,对于梁彼得是故意还是过失地扣动扳机,目前报道语焉不详。从陪审团对梁彼得的定罪来看,似乎是认定为故意扣动扳机的,因为证明枪支意外走火的可能性极低,检方和陪审团成员逐一试验了,要扣动此枪的扳机至少得施加5公斤的力,而这不是无意识或意外所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认定故意扣动扳机,则应认定为二级谋杀罪,而不是过失杀人罪。

  其三,如果认定为过失扣动扳机,则应认定为意外事件而不是过失杀人,因为梁彼得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意外地扣动扳机,没有意识到会因此导致他人死亡,他甚至都没有看清楚七楼楼梯处是否有人。否则,若其明知有人而故意朝七楼扣动扳机,也应认定为二级谋杀罪,而不是过失杀人罪。

  因此,裁定梁彼得成立过失杀人罪的理由之间,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其实,美国的法治程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还是有待提升和加强。而引发华人示威游行的种族歧视问题,并非空穴来风。人们见多了白人警察枪杀黑人而不被起诉不被定罪的案例,并且在此案中,死者和检察官是黑人,陪审团是黑人和白人,唯受审者是黄种人,联系到美国源远流长的种族歧视史以及近几年来日益紧张的警民关系和激烈的黑白冲突,认为此案中存在司法不公和种族歧视是很自然的、符合实际的。

  □周铭川(刑法博士)


来源:新京报(http://www.bjnews.com.cn/)

 

责任编辑:张晖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网上追逃抓错人,岂能一纸释放证明了事
·五分钟庭审一起刑事案件 速裁南京试点效果显著
·甘肃零容忍惩治司法腐败:从严查处“诉讼掮客”
·最高法出台规定 规范海事案件受案范围
·无辜男子遭“跨省追逃” 被拘半月看守所内过年
·“网购仿真枪获无期徒刑”少年狱中申诉
·认罪协商不是花钱买司法公正
·陈满出狱至今不会用智能手机 KTV的歌都没听过
·陈满执笔披露回家之路 谈下一步:尽快申请赔偿
·在押嫌犯流鼻涕被打死,是奇闻也是丑闻
·陈满与世隔绝23年后开始新生活 春节后申请国家赔偿
·安徽六安中院二审审理陈家杨诉霍邱县公安局案
·2015年4起城乡规划重大违法案件得解决 5起仍未解决
·上访教师陈文艳洗冤后重返讲台:讲课最喜欢也最擅长
热门点击
  更多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7日8时23分,全球新冠确诊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11日8时28分许,全球新冠
精彩时评
 
·“我就退家长群怎么了”,教师责任本不该转嫁给家长
·法官胁迫“黑老大”认罪被停职,冤不冤?
·13岁女生遭网络霸凌 保护未成年人不分线上线下
·江德斌:区长直播带货,岂能让家长冲KPI
·熊丙奇:彻查冒名顶替上大学,铲除冒名运作
·从全国两会读懂中国式民主
·媒体谈“家长群”:与孩子成长没有必然联系
新闻推荐
  更多
·旅游观迭代 “慢生活”度假游受青睐
·卖的是水还是瓶子?饮用水包装比水贵引质疑
·电影院等娱乐场所何时开放?多地近期答复
·亚太国家通过决议呼吁团结合作抗击疫情
·疫情下的美国:当种族问题遇到新冠病毒
·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43.8万
·疫情期间德国针对亚裔的歧视现象增多
精彩博文
 
·[张富学]大陆应积极应对金门期盼实行一国两制诉求
·[袁周]印航更名对蔡英文所谓“维持现状”的警示
·[贾永辉]融合发展 汇聚起两岸和平发展强大正能量
·[阳光不锈]网信办整顿娱乐八卦账号 “全民星探”等被关
·[宠辱不惊]地铁设女性车厢防色狼? 大声说“不”更有效
·[坐看云起]各国考试防作弊啥招? 印度高科技韩国查厕所
·[张良骅]台湾人为何对大陆“好感”首次超越“反感”
华夏周刊
  更多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新闻中心
大陆新闻 | 台湾新闻 | 港澳新闻 | 国际新闻 | 综合新闻 | 图片新闻 | 热门点击 | 重大新闻 | 滚动新闻 |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 | 热门评论 | 新闻说吧
媒体时评 | 看 世 界 | 国际热点 | 港澳风情 | 大陆人看台湾 | 社会广角 | 酷文辣评 | 星闻情报站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