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台属、襄樊市全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云 怀揣500元,历经12年,硬是用瘦弱的双肩,托起谷城县汽车美容装饰维修行业的一片天,这就是台属周小云,一位普普通通农家妹子的“杰作”。不容易啊,从靠给客户修胎洗车干起,如今已拥有200多万元的资产。在6位兄弟姊妹中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跨入年近不惑的周小云,家住谷城县城关镇三里桥村。由于家境贫困的缘故,读完初中的她就放弃升学的机会,成为母亲水果摊的得力帮手。幼小的年龄,已懂得靠辛苦挣钱来供弟弟妹妹上学读书。那时,她心底很高,希望早日跳出“农门”。好不容易有一天,成为镇办企业的职工,可刚刚干了8个年头,就和新婚不久的丈夫遭遇最寒冷的冬天,夫妇俩共同步入下岗职工队伍的行列。面对破旧的土坯房,仅有“值钱”的一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和风蚀残年的双亲以及那个敖敖待哺的孩子,酸楚的泪水只能使劲地往肚里咽。为谋生计,她尝试过贩菜、蹬三轮车、捞酒糟、打小工等,可一年忙到头,依然是“涛声依旧”,两手空空,囊中羞涩。 有幸的是,身患残疾的大哥拉了她一把。哥哥以月薪100元的工资聘请身无长技的丈夫,到他那里打工学艺,同此很快掌握了修胎、汽车美容的基本技能。目睹拖着病腿的哥哥为她操心,周小云决定走出去闯一闯,小云和丈夫商议,准备到山里去购一车鲜桃到城里卖,他们拿出台湾大伯馈赠的2000元出发。当将又甜又大的桃子进回来盼望卖个好价钱时,结果赶上梅雨季节,眼睁睁看到一整车桃子全部烂掉,投出去的钱血本无归。 这次经营失败,狠狠地给了周小云迎头一棒。为不连累家人,她只好携带年仅3岁的儿子,偕同丈夫来到了浙江温州。期望能找个好工作,经过10多天的奔波,她如愿走进一家民营企业。而丈夫却空手而归,不得已抱着儿子踏上返乡的列车。“白手起家、再拼一把”。在温州干了一阵子的周小云,终于挤攒了500元现金。她辞了工,让丈夫在家乡租一家门面,匆匆赶回来准备大干一场。 创业之艰辛就难在两点。一是缺少资金;二是没有客户。偏偏这两点她都赶上了。小店开张了,没有钱进设备。哥哥周大友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他俩送来了千斤顶、气泵等设备,没有钱搞铺底,周小云就将500元钱全部用于购置零星工具、交房租等,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小小的门市部竟未揽一笔生意。 正在焦急万分,天无绝人之路之时,1994年最寒冷的深夜,一辆载客中巴车突然车胎爆裂而无法起程,车主敲开了周小云的门市部,尽管冬夜奇冷,但夫妇俩的心却很热乎。他们经过短暂的抢修,保证了出车时间。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靠着优质服务薄利多销,周小云的门市部很快迎来了不少客户。第二年,就扩大了门面,赚来的2万多元钱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购进了各种轮胎,购置高压枪,增加洗车项目,紧接其后的三年内又投资了近3万元,添置平衡机、拆装机等生产设备,经济效益由始初的年营业额几千元,迅速增长到10多万元。 2001年初夏,周小云发现县城兴建的银城大道,尚未建一家以汽车美容装饰的门市部,就抓住这个商机不放手,以签订7年合同不变的代价,租赁人家四间门面为创业基地。结果出师不利,原以为看好的轮胎经营,却由于国家银根紧缩,基本建设暂停,而不得不贴钱经营,使得10多万元的贷款无力回收。怎么办?周小云没有气馁,开始对汽车维修市场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更换机油和“三芯”是一个比较好的经营项目。于是,拜人为师,向书本请教,掌握了机油的性能、粘度以及适应各类车型的工艺流程等技艺,慢慢地使自己的客户群体庞大起来。从过去的单一经营方式,到现在的10多个经营服务项目。无疑,周小云成为谷城县汽车美容装饰行业最大的赢家。远在台湾的大伯闻讯后,通过电话予以赞扬,其堂兄也从台湾汇入资金参股经营,她的事业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为把事业干得更大更强,2005年3月,周小云又融资20万元,在县城黄金地段征了两亩多地,建成了一幢以办公、展厅、职工宿舍为一体的大楼。作为法人代表,她到工商部门注册了“襄樊市全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员工队伍已达到10多人,还配置了小型客车、微机等设备,客户群体由始初的不足百人,迅速增加了700多户,营业额也由始初的几千元,迅速攀升到70多万元。既便如此,周小云还有更大更多的“梦想”。她想引进人才,改革家族式的管理,准备招聘数名从事工学专业的大学生来公司共谋发展、共图大业。(刘兴华)
|